第一百七十一章 归人(2/2)
日子不知不觉到了年底。自从父亲离家去查访龚杉的身世,妙如就没一天能睡好觉的。
一会儿担心最后查出的真相,是自己不能接受的。若真是杨家人干的,那父亲跟旭表哥,还有钟家兄弟姐妹间,势必会再起龃龉。
一时又忧心,若查不到龚杉的身世,父亲是否会又要遭受一次打击。
等到腊月二十七的时候,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钟澄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家中。
听到父亲回来了,妙如顾不得外面的寒冷,披上斗篷拉上风帽,穿上一对木屐,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了父亲所在院子。
谁知有人比她捷足先登。钟澄一回来,宋氏就派人把他,接到自己院子里细心伺候。
望着西院里的仆人忙进忙出,有端着热水进去,有从厨房送来饭的。见到这情形,妙如不好再去打扰他们了,在外站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第二日清早,她刚起床不久,钟澄就派人请女儿去了书房。
一进门,发现原来龚杉也在。
“你们可能真是兄妹”望着女儿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的样子。钟澄挤出笑容,安慰她道。
“真的?是查到了什么证据?”
“你可还记得,那年大病初愈,许家婶婶带着你敬香的事儿?”
“记得,当时还有怡心的舅舅也在”
“对了爹爹此次不仅去了宝应,周家桥,还拜访了漕运总督衙门的漕运使大人,就是你见过的怡心她舅舅。还记得当年告诉爹爹的,说他觉得你像一个人?”
妙如点了点头:“后来爹爹不是去问过许叔叔了吗?”
“问是问过了,可当时他们也不确定。”
“确定什么?”
“你跟杉儿的关系呀那年咱们回淮安守孝,路上遇到过你许叔叔,他还带着慎行侄儿赶路。跟咱们分手后,他随后就遇到了杉儿。”
“啊?”妙如吃惊转过脸来,问旁边的龚杉,“你还记得吗?”
后者摇了摇头。
钟澄望了一眼龚杉,继续道:“见他比一般孩童聪明许多,就随口问了姓名。或许是觉得跟你长得有些相像,以为咱们家什么亲戚,因为要赶路也没太在意。想来,那时你们都只有五岁,毕竟是双生,小时候长得相像也是有可能的。”
妙如点了点头。
“过了几年,你许叔叔的内弟来京里探亲,把梁家夺家产的事当成奇谈,说给了你许叔叔听。这才得知被称为神童的孩子,就是他当年遇到的那个。就建议内弟到龙泉寺见一下你,想再确认一番。若有可能,帮杉儿找回亲生父母。谁知慎行的舅舅回乡后,寻不到杉儿了。一打听,说是他被亲人接走,就没再管这事了。”
真够曲折的,妙如心里思忖,接着又问道:“难道就这些?”
“当然不止爹爹上宝应调查,寻访数个接生稳婆,都不知道那事。倒是到了周家桥,通过爹爹同窗在衙门里的一些关系。查到了当年梁家分产官司的卷宗,目睹了梁家族人的证词,还有那稳婆的画押。”
“找到那稳婆没有?”
“没有,那稳婆供词中说,她当时在郊外拾到杉儿的。摸到还有气息,见着他可怜,就抱回来养了。没过两天,梁家大太太分娩产下个死婴,就把杉儿抱到梁家去了。”
“可是,宝应跟周家桥还有点距离啊”
“这个爹爹查了,梁老爷那时候带着家眷在宝应做生意。后来梁老太爷过世了,他们才回老家继承家业的。”
妙如这才明白,原来爹爹在外面跑了一圈,虽没找到直接的证人和证物,离真相却是又进了两步:一是龚杉确实跟她是同一个出生地;二是有人见过龚杉跟她小时候长得像。
看到女儿脸上的神色,钟澄自我安慰道:“又进了一步不是吗?你许叔叔郎舅俩能证明,你们小时候长得像……”
她老实倒出自己的想法:“这像与不像,全凭个人感觉,能作证据?”
钟澄颓然坐在那里,无奈地最后决定:“那就‘滴血认亲’”
妙如心想,半遮半掩的这种状态,难道是老天故意安排的?对其他人来讲,这何尝不是个最好的结局?
虽有点掩耳盗铃的味道在里面。起码夫妻勿需反目,翁婿不会成仇,子女不用成孽。
想到这里,她又有点唾弃这种鸵鸟心态。若真相就是最坏的结果,祖母、生母和父亲、龚杉,包括她自己,岂不是太冤屈了
她哪里想得到,钟澄心里有同样纠结。在宝应他虽没找到有力的证据,可他查了当时的县志,并没提到母亲被救的地方,有因瘟疫封过村的记载。
钟家父女心中隐忧,一年后,果真得到了证实,此乃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