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谋皮(1/2)
收费章节(12点)
第二百一十四章 谋皮
钟谢氏到京后的一个月,妙如才在宫中见到她。
那日,长宁宫里,众人正聊着江南的趣事,就听得有内侍禀报,说皇后娘娘带着汩润女子书院的山长,前来觐见太后娘娘。
妙如心中一喜,二伯母真的来了?
她忙不迭地翘首以待,拿眸子的余光,偷瞄门口的动静。这副形状被旁侧的太后发现了。
见到她少有这样的表情,老人家的嘴角,不觉间微微弯出了弧线。
“快快请她们进来”
拜访者入殿后,两边又是一厢见礼。
有大半年没见到家乡的亲人了,妙如的眼角有些湿润。却又不敢立刻跟过去,和她互诉别来之情。
赐座归位后,老太后心情很好,首先招呼道:“早听妙丫头提起过先生,总算是见着了。能教出她这样聪慧得体的学生,哀家十分好奇。今日见到先生,总算是明白了,原来是在名师跟前,耳濡目染的。”
钟谢氏忙起身行礼,恭敬地回道:“太后娘娘谬赞了,草民不敢忝居其功。她回乡时就已经大变样了。要说,还是宫中出来的,会****人。听说她是跟一位嬷嬷学的。”
皇后在旁侧有感而发:“还是得看学生的悟性和禀赋的,有些人怎么教也教不出来。”
太后会意地一笑,若有所思地顿了顿,又接着问道:“听说先生办了间女子书院?”
钟谢氏恭声答道:“草民不才,在家乡招了几个学生,瞎乱弄了一气。去年江南的疫情,打乱了秩序,后来只得回府开了私学。”
“大楚历史上,这可是开了先河的。”太后点了点,语气颇为惋惜,“不知先生,是否愿意到京城里,把书院继续开起来?”
虽然妙如的信中,早跟她说清楚了。不过,此刻亲耳听到从太后口头说出,钟谢氏还是有些受宠若惊。
只见她眸子骤然发亮,抬头望着太后,随即又转过脸,朝皇后和妙如脸上,仔细地搜寻了一番。见二人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她这才意识到,此事或许早就被皇上定下来了。
钟谢氏重新跪下,郑重地朝太后磕头谢恩。
“能得太后娘娘、陛下和各位娘娘们的鼎力支持,是草民的荣幸。素安在这里替学生们,叩谢皇恩。”
太后给妙如使了个眼色,让她把钟谢氏搀扶起来。
嘴上却说道:“以前就有这想法,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夫子。后来公主们出嫁的出嫁,指婚的指婚,就放下此事了。”
皇后奇道:“母后怎地又想起,催太子去江南接人了?”
太后笑语盈盈,望了她一眼,道:“那天也不知是谁提起启蒙来,问到了妙丫头,她就把素安居士和女子书院介绍了出来。翃儿媳妇在旁侧也证实,说是听人介绍,在江南口碑不错。”
皇后忙笑着说道:“可惜翔儿是个男娃,不然,也进去念了。儿臣在闺中时,就见过素安居士的诗作、画作。”
“哦?你外祖谢卿家,跟素安居士的娘家,可是同源?”太后好奇地抬起头。
“正是,不过已经出了五服,成了两支,外祖家是苏州谢氏,素安居士娘家是金陵谢氏。”皇后转过脸,朝钟谢氏讲道,“曾在闺中的时候,我就见江南的表姐妹们,对先生的画作推崇备至,一直无缘得见。回来跟家母讲,听她提起,原来您是她族妹?说还在本家曾见过先生。”
众人皆向钟谢氏这边望过来。
只见她微笑点头,答道:“正是,前几年来京城时,还到谢府拜谒过瘐老夫人,论起过此事。”
太后双手合击:“哎呀,说来说去,还是一家人。真是有缘”然后,她转过头来,对钟谢氏嘱咐道,“有皇后帮你张罗,就放心在京城定居下来。女学赶紧得办起来了,毓庆宫的大郡主、恭王府的三郡主都到年纪了。”
皇后在一旁提醒:“宁王府的老太妃,前几天都还在母后您跟前提起,她那小重孙女,也已八岁了。”
“对对,还想学妙丫头的画法。”老太后一拍脑袋,朝妙如解释道,“你替老太妃曾画过一幅像,挂在家中被那丫头瞧见了,嚷着要学,说等学会了,要画得比你的还像。”
妙如莫名惊喜,八岁的小萝莉就有这人雄心壮志,看来这个弟子值得期待。
皇后在旁补充道:“那天太子妃带着沁儿也来求哀家,说是也想学妙丫头的画法,还说素安居士在江南办学时,就教过学生两种画法。可有此事?”
说完,她把询问的目光,转向钟谢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