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喜讯(1/2)
收费章节(12点)
第三百一十六章 喜讯
妙如和明俨的生母林氏忌日刚过,会试的结果已然放榜。
位于时明坊贡院前面的两棵杏树,繁花竞相盛放,引来蜂蝶来此翩翩起舞。贡院门前的会试成绩榜前,更是人头攒动,挤满了各路的学子。
韩国公俞彰跟忠义伯府的三公子丁锦骅,坐在贡院斜对门的茶肆,三层靠窗的位子上,将那里的热闹尽收眼底。
“想不到此次进京的举子,竟会如此之多。看来陛下前几年的举措,尽得天下学子人心。”丁锦骅不由感叹道。
俞彰笑而不语,腹诽道,七年前江南贡院学子罢考事情,表哥以雷霆之势肃清江南官场。前些年又派得力的股肱之臣,到地方任学政,极力劝学收罗人才。自先帝病重太子代政以来,整顿吏治,擢拔清流,总算是初显成效了。
这次会试之前,暗部的兄弟们枕戈待旦,阅卷出成绩之前,更是通宵达旦地盯着,总算没有白费功夫。
沈家那老匹夫果然有所行动了。不过对方没敢搞太大动作,倒没让那些有真才实学的,被挡到门外多少。就等着殿试的时候,让那些滥竽充数的原形毕露了。
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门生?
“听说,钟探花鹿鸣学馆的士子们,此次的成绩好像并不算突出?世显兄,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丁锦骅的声音,突然打断他的遐思。
“该上榜的,都在榜中呆着。至于名次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俞彰面无表情地答道。
“那倒也是,不过,听说往事总是落榜的,倒有人出人意料的上了榜。”丁家三公子展开折扇,掩住嘴唇,凑到俞彰耳边,悄声告诉他,“好几个是国子监里的学生,华驰那群诗友,在私底下都在议论……”
俞彰只觉跟前一亮,黑纱面幕后的嘴角弯成了曲线,他也压低声音问道:“都讨论了一些什么?”
“说是有人走了国子监祭酒段大人的路子。”丁锦骅也不避忌,直言不讳地告诉了他。
俞彰冷哼一声,早在调孟祭酒到吏为侍郎时,这步棋表哥就布下了。姓沈的还真迫不及待了。以为送他连襟到国子监就职,是为他打开方便之门了。
“华驰,你刚才说不突出的,是指哪一位?”俞彰故作不解地问道。
丁锦骅答道:“谢阁老之子谢玉廷,仅得了个三十七名。乡试中他可是江南的解元”
“或许他的思路不合阅卷官的喜好,不过不要紧,殿试时,圣上定会给所有参加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俞彰心里又补充了一句,也会给那些靠搞小动作挤进榜的,一次无所遁形的机会。
望了一眼下面的学子,丁锦骅不禁出声问道:“对了,听说内务府将掇芳园收回重建,将会改成揽萃苑,新科进士的琼林宴也会在那里举行,不知此事是否属实?”
听到他提起“掇芳园”,俞彰嘴角几不可察地抽搐了一下,淡淡地答道:“那园子设计之初,是按皇家园林的规格建的,重建本就是理所当然之事。少得邀请你们这些文人雅士,到时入园侍驾。听说会招揽六艺出众的天下名家,和鸿儒在那里研究、讲学。倒也不辜负那里的景致。”
听到这一消息,丁锦骅不觉得两眼冒光:“哦?那真是太好了,看来不久后的未来,将会有天下饱学之士齐集京城的盛况了。”
俞彰心里难免嘀咕:这帮从小锦衣玉食的贵胄公子哥,就知道附庸风雅。
就像他将此事告之妻子和那帮舅兄时,他们也是这副表情。整日不事生产,就想着吟诗作画……提起作画,兰蕙郡主答应得倒挺爽快的。看来,不久的将来,暗部就会有人精于此道了。那他的夙愿就可达成。
罗擎云那小气巴拉的家伙,真是个妻管严……
他恨恨的埋怨道。
本来会试能上榜,就是喜讯一则。可明俨却为只考了五十九名,心里很是纠结。妙如少不得在家里多留了一天,特意为他分析劝解了一番。
“不错了你才多大的年纪?再说,不是耽误了几年吗?廷表弟人家都没说什么。说不定到殿试时,你会有超常发挥呢?”拍了拍明俨的肩膀,妙如劝慰道。
“什么超常发挥,这次我是失了水准,平日不会这样的……”明俨并不买帐,抬起头不甘地嚷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