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出路(1/2)
收费章节(12点)
第三百六十七章 出路
罗擎风不由想起,镇国公当年要把他送往军营时,曹氏出来百般阻挠的情景。
她当时是怎么说的?
“甭听他们的,你又承不了爵位,吃那些苦干嘛?留在娘亲身边,万一你爹不在了,还能短了你的份子?何必到军营去送死,没得一不小心,就被人算计送了性命。”曹氏一副不舍受苦的样子。
后来,曹家舅舅也来告诉他:等他过了十五岁,能将他送到国子监。那里面都权贵家族出来的公子爷,有这样的人脉,以后在京里的地界上,不可能混得差了。在那儿读几年出来,不仅有了个监生的身份,还帮他找到机会,在衙门里谋个职缺。不用到军营捱那些苦。
当时他对母亲和舅舅的初衷,没有半分怀疑。原来真是被他们蒙了。
现在想起来,曹氏之所以怕他参军,无非是他一去不回,手上少了个重要筹码。
望着八弟脸上变幻不停的表情,隐约含着几分悔意。
罗擎云心里暗自感叹——这家伙从小受曹氏兄妹涂毒太深。好的没学会,一些纨绔的恶习,倒被他学了个十成十。这些曾让罗府大家长罗燧耿耿于怀,引以为恨辈,却又颇感无奈。
将罗擎风遣出罗府这步势在必行,这对镇国公府至关重要。既切割了跟靖王旧党的牵扯,又整肃了后院。尤其是世子罗擎云当即立断,将相关人等清理干净,挽救罗府岌岌可危的声誉。
罗擎云离开后,罗擎风耷拉着脑袋,也独自下了阁楼。
在路上他一直在琢磨兄长刚才的提议。他的存在,就像是爹爹的耻辱柱,时刻昭示着罗府曾经不光彩的历史。他们当会欲除之而后快了,竟然一点手足情分都不顾……
像木偶人一般,罗擎风傻愣愣地回到院子里。
躺在床上,他咀嚼着四哥最后告诉他的那些话。
“你好好想清楚,走科举仕途也好,从军也罢,这些都是要靠自己本事吃饭。比任何时候都更能挺得起腰杆。若三年内你考上秀才,将来还可去江南的鹿鸣书院深造。若你想从军,到一处没人认得出你的军营,重新拼个出身。这个哥哥还是能帮你找到的……不过,你都得改名换姓。”
原来如此,当初母亲火急火燎地为他说亲,竟是这么一回事?
曹氏想趁着他尚未曝光的身世,套牢一位贵女,到时木已成舟。岳家就是再有意见,也只能哑巴吃黄连,为了女儿不捱苦,只能为他的前程四处奔波了。
养成好逸恶劳的性子,遇到这种变故,也算是活该。若是此刻他在军营里,怕是另外一番风景吧?罗擎风心里颇不是滋味。该何去何从,他十六岁的人生里,第一次出现这样的迷惘。
自那天以后,镇国公罗燧的嫡次子罗擎风,仿佛****之间失了踪迹。
京城的传闻众说纷纭。有人说他不是镇国公的亲儿子;也有人说罗国公是被他气得中风的,曹家一倒,他没脸再呆下去了;更有人说,他是靖王党重要干将的遗孤,此次被发现后,秘秘密处决了……
这个年节,罗府因为有了两位小生命加入,显得格外热闹。两房人家围在花厅里吃年夜饭时,镇国公脸上的气色,明显好了很多。
如今他虽下肢还不能行动,手掌却是慢慢恢复了知觉。为此,太医院的容太医,差不多常驻镇国公府了。
大年初一这天,围坐在大厅里吃团圆饭时,妙如重新拾起画笔,给全家人画上一幅团年的宴乐图。
几家欢喜几家愁。同样是开国八大勋贵之家的承平侯府聂家。那里的过年气氛,甚是压抑,连着几天都沉闷平静,让人不由得想逃离。连仆妇下人都一个个凝神屏气,生怕闹出响声,更添女主人心头的怒火。
聂夫人端坐在宴席的上首,看着她的嗣子媳妇宁氏,一个人在那儿忙前忙后,咋咋呼呼的,不觉眉头微微皱起。
“二妹说,她暂时没有胃口,就不出来用膳了。”宁氏垂手肃立,恭敬地站在一旁,谨慎地禀报道。
聂夫人眉头微挑:“她在忙些什么呢?”
宁氏低眉顺眼地答道:“媳妇进去时,看见二妹在张布上涂抹着什么,好似在画人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