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221章 快速战斗(2/2)
孙策的士兵在暗处。甲丙两队士兵因为打着火把,就在明处。假设孙兵有足够的弓箭,那是极为不利的。但孙兵偏偏就没多少弓箭。最早,陈武自寿春投降的时候,有一批弓箭。但那批弓箭却在攻建业城的时候,与城墙上面的守军对射中用光了。
包抄的八千人到位了没有?应该说,基本到位了。那八千人,要多走一些路程,因而需要多花一点时间。但甲丙两队在与五千孙军对峙的过程中,已经用去了不少的时间。再经过厮杀,又用去一些时间。因而,包括的八千人都应该到达了该到的位置。
只不过,那该到的位置却并不是合适攻击的位置。那是因为,前面孙策的人马是在埋伏之中的。埋伏之中的孙兵,应该是没有什么动静的。在那种安静的环境里,包抄的八千人就不能走得太近。太近了,就会被孙兵发现。因而,那个该到的位置,距离合适的攻击位置,还有一定的距离。
如今,甲丙两队打着火把过来了。虽然说,他们并没有喧哗,但他们却一点都没有掩盖自己的动静。埋伏中的孙策士兵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就集中在甲丙两队的身上。
……
预料之中,应该是孙策的人马逃跑,建业的士兵追赶。待孙策这边逃跑的人堪堪出了浅谷,追赶的建业士兵大部分进入浅谷的时候,发动伏击。现在的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在这些建业士兵的前面,并没有逃跑的孙策士兵。孙策的那些士兵到哪儿去了?
因为这么一个疑虑,孙策的埋伏暂时没有发动。甲丙两队士兵共一千九百人全部进了浅谷。这个时候,他们不需要再与敌军对峙。太史慈走在队伍的最前头,那是为了准备对付孙策的。于禁走在队伍的中间,这是为了指挥队伍的。于禁一声令下:“停止前进。扔火把!”
甲丙两队士兵立即将火把扔了出去。但是去扔得不甚整齐。有的扔向左面。有的扔向右面。有的发力扔向远处,有的就轻轻一丢,扔在近处。浅谷两旁树林并不密集。扔火把也不足以点燃两侧的树木。只不过,这一扔之后,到处都亮掌了。孙策的士兵,本来就只是隐身于黑暗之中,而并没有什么掩体或者树木遮挡。火把一扔,孙策的士兵就****无遗了。
愣了,不仅仅是孙军士兵,就连孙策本人也没有反应过来。当然,孙策并没有愣多久。也就是三秒钟左右吧,孙策就大喝一声:“孙策在此!”打马往中间道路上走。孙军士兵听到孙策这么一喊,也纷纷由原来的蹲着、趴着,变为站立,继而准备冲向中间的甲丙两队。
噗噗噗噗,一轮箭雨,且只有一轮箭雨。如果甲丙两队不到,八千包抄的士兵将肩负直接战斗的任务。如今,甲丙两队到了。包抄士兵的任务就是一轮箭雨,再加上围困,不准敌军逃跑。
蒋钦、周泰带着几十个人,刚好在浅谷的尽头。他们并没有走远。他们想的是,等到看见孙策不行了,然后再远走高飞。因而他们的位置,就还在八千士兵的包围之内。倘若他们当时就逃向远处,八千士兵包抄的士兵为了整体不****目标,将不会分兵追赶。
蒋钦、周泰的这几十个人也同样沐浴了这一阵箭雨。由于事发仓促,完全没有料到后面会来这么一下,因而人人中箭。当场死了一半,另一半受伤。伤势有轻有重。蒋钦、周泰也中了箭,没有危及到生命,但却失去了厮杀的能力。
……
遇见敌方将领,甲丙两队士兵会以三人以上的人数同时攻击,基本上可保不会失败。丙队曾经有三名士兵大战过典韦。当然,那个时候,典韦已经先与太史慈战过一场了,打了点折扣。尽管如此,三名士兵战典韦,而且还占上风,也是很不容易的了。孙策的个人武力比典韦如何?那是绝对比不上的。更何况孙策左臂有伤,伤口都还没有愈合。
太史慈在队伍的最前面,于禁在中间,而孙策出现的位置,却正好在这两者之间。太史慈、于禁两人都远了。既然远了,两人干脆就没有过来。而是直接杀向最近的孙军士兵。
遍地火把,照得战场亮如白昼。甲丙两队士兵在明,但孙策士兵也没有在暗了。在田军士兵扔出火把之后,孙军士兵同样在明亮之中。而孙策又发动了埋伏,孙军士兵站起来了。站起来了,站起来了。别人站起来,表示不屈服。孙军士兵站起来,表示箭靶竖好了。
真正处于暗处的,是包抄的八行士兵。不光是他们所在的地方黑暗,而且还因为孙军士兵压根就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一轮箭雨,八千支箭矢,两千孙军士兵平均每人享受四支。因而,一开始,两千孙军士兵就倒下一半多。一上来,就只剩下几百人。而几百个人,对于一千九百人的甲丙两队士兵来说,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孙策的英雄气概没有得到良好的表现。一声“孙策在此”喝完,战马就倒地了。孙策一落地,手上的长枪就被两名甲队士兵拖住了。孙策左手拔剑,另一名甲队士兵上前就是一刀,左手小臂又被开了花了。紧接着还冲过来两名富余的甲队士兵。五人一看,自己人数够多,就有了活捉的想法。刀还鞘,连鞘打向孙策。一直打得孙策不挣扎了,这才把他拖到了道路当中。
战斗结束得很快。又要打扫战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