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225章 奸银抢劫(2/2)
……
王壮带着五十名士兵,骑着快马来了。到了庄园的大门,他们没有往里进。如果进去,战马就失去了速度,就没有什么优势了。他们就在大门的外面,往院园的院坝放箭。
五十匹快马驰来的动静原本是不小的。可惜庄园院内的士兵们都失去了警惕性,因而,在毫无防范之下,弓箭一射,就出身了伤亡。一有伤亡,士兵就乱窜。其中还包括往庄园大门外面跑出去的。
当然,跑出去的,很快就被杀死了。剩下的人,拼命想躲,却因为人太多,而很难躲避得了。于是,有人出主意,众士兵一起努力,就把庄园大门关了起来。
大门一关,王壮这边就有人下了战马,提着油壶就到了门边。把火油烧上了大门,点燃,然后就退开了。顿时,大门的火焰腾起有数丈之高。不过,那门也的确厚实,还需要烧一会儿才会倒塌。
事实上还很有一段时间,但里面的士兵却觉得随时都会烧塌。于是,纷纷朝后院跑去。二进院落这边,孙策与士兵相峙,被跑过来的士兵一冲,就解了。士兵们听到大门来了强敌的消息之后,也就不管孙策了,都跑往后院。
后院这边是有一道门的。很多到这边来捉过鸡的士兵都知道。跑得早,那道门外还没有敌人。跑晚了,可能就不行了。
孙策、周瑜、韩当到现在可还没有吃呢。瞧见士兵们跑得差不多了。三人也跟着跑向了后院。到了后院这边,一看,却因为人多门小,被堵住了,需要等待一会儿。孙策非常后悔,早知如此,该到前院臼碗米饭来吃的。
……
郭图传过来的信上说,别让孙策一干人抢到大宗的粮食。王壮的理解就是,可以让他们抢到少量的粮食。因而,王壮就只带了五十个士兵。五十个士兵远远地跟着孙策,只是孙策没有察觉罢了。
如果孙策抢百姓,那应该是少量的粮食,因而王壮不准备制止。谁知,后来孙策抢的是一座庄园。像这样的座庄园,那是肯定有积粮的。不在专门的仓库里,就在地下的窑窟中。这就是大宗的粮食,因而应该予以制止。
但王壮却没有一开始就制止。这是因为,王壮看见,那七百多人确实是饿极了。猛虎饿了就要伤人,七百多个饿极了的人,如果过分紧逼,后果是很难预料的。因此,一开始,王壮没有过来。直到孙策等人破庄,又过了一阵,估计那些人基本上都吃上了饱饭之后,王壮这才赶了过来。
如果不赶,孙策等人撤离的时候,肯定会让士兵们携带粮食的。因而王壮才过来相逼。目的就是让孙策等人慌忙撤离,不能携带粮食。
在孙策的七百多士兵基本上都吃饱了的情况下,这样的目的很容易就实现了。吃饱了,就怕死了。如果王壮一开始就逼过来,这些人肯定会拼命的。
……
孙策等人从后门出了庄院。大部分人没有携带粮食,少数人带了一些。孙策本人,在后院被堵住之后,曾经让周瑜、韩当等候,说是返回前院去拿吃的。结果,孙策并没有到达前院。孙策走在半途,就听见庄园里面的人说话。这人说,强盗终于走了。那人说,还好,主人的金银钱财没有被抢去。又有人说,须得检查一下。孙策一听,就放轻了脚步声,跟了过去。
随后,听到那些人说,果然没有被抢去,总算对主人有个交待了。孙策一听,钱财就在屋内,当即便冲了进去,见人就打。而里面的人,却只是一名老仆人和两名妇女。这三人哪儿是孙策的对手。几下就被打倒在地。然后孙策四下一找,便发现了一个箱子。箱子是打开了的,里面的金银直接就看得见。孙策找了一块布,把那些金银倒了进去。装不下,孙策就舍弃了一些银子。最后装好了,孙策捆好了,挎在肩上,赶忙跑回后院。而后院这边,刚刚好。士兵走得差不多了。随即,孙策也跟着出了庄园。
周瑜、韩当明显是看见孙策背着一个包袱的。两人都猜到了包裕里面装的是什么,但两人都没好意思问。进庄园,抢吃食,美其名曰:借粮;这还可以昧着良心说瞎话。而抢钱财是做什么?岂不是跟*银民妇的那名校官一样了么?
……
这下子,孙策有钱了。有钱了,心就稳了。心稳了,也就不觉得饿了。建业、曲阿是闭了城池的。但这一带又不等于说只有建业、曲阿两个地方。逃了一段路,发觉后面那五十骑并没有追来,孙策就叫士兵休息。而此时,士兵已经吃饱了,又愿意听孙策的话了。
孙策叫了二十个士兵过来,分为两组,由周瑜、韩当二人分别带领,前往丹徒、毗陵两县,去购买粮食和其它物品。孙策对于周瑜、韩当二人是可以完全信任的。交了些金银给二人。
丹徒、毗陵两县,虽然是县城,但却是比较繁华的县城。跟郡城相比,也毫不逊色。城内物质非常丰富,货色相对齐全。周瑜、韩当一去,先买马。马可以用来驮东西。这时候,还没有骡子。驴虽然有,但驴不便宜,因为汉灵帝的余荫,驴的价格跟马一个样儿;也就没有买驴。
两县的马驴市场里有马,但却不多。周瑜这边买了三匹,韩当那边买了一匹。当然,他们并没有买光市场里所有的马。暴发户才会那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