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菡萏 第一百六十五章 点明(2/2)
想明白了的三夫人起身与皇甫惜歌告辞,皇甫惜歌亲自将她送出清苑。三夫人依旧像以往一样嗫喏,嗫喏了半晌才吐出了一句话:“惜儿,三婶娘今日多谢你了……”
皇甫惜歌笑笑,说了句婶娘太客气,目送着三夫人远去方才转身回了清苑。三老爷太书生气甚至迂腐,凡事不愿与****语;二爷是个不省事的,****奶也因此寒了心。只愿四郎这个没过门儿的媳妇是个能干又懂事的,多与三夫人分担些吧。
才送走了三夫人,随后便来了邓嫂子与孙妈妈。皇甫惜歌微微琢磨了下,便叫璎珞请二人进来,又唤流苏给二人端来瓷凳坐。孙妈妈连声说不敢,又说既是三奶奶赐座,还是原来总坐的锦杌便好。
老夫人已经不当家了,三奶奶却更高看她二人一眼,唤进来用的是“请”字,座儿又高了一等…
孙妈妈与邓嫂子忐忑的坐了锦杌半边,不知道三奶奶有何事相求。皇甫惜歌却一直在等她们二人开口——来清苑求见必有要事,怎么不说话?还是邓嫂子抢先纳过闷来,偷偷捅咕了一下孙妈妈,孙妈妈恍然大悟。
“三奶奶之前已不止一次见过邓嫂子,应该也熟悉了。老夫人临走前再三交代老奴、叫老奴务必嘱咐她,往后多帮着三奶奶些…毕竟,毕竟老夫人过些日子回来了,老奴与习妈妈便不能再跟着您。”孙妈妈开口说道。
皇甫惜歌了然微笑。这是来告诉自己,邓嫂子可以放心用吧。那她交上来那采买上的账册还要不要看了?若是看吧,有可能揪出来邓嫂子的错处,往后这人用起来也会觉得不踏实;若是不看呢,之前采买上月均花销多少银子,都花在什么地方了,不是依旧不清楚?
她要账册也不是为了抓错处啊,她只是想当做例册来瞧瞧。嗯,对,当例册瞧,不想错与对好了。
她才这么想罢,邓嫂子打锦杌上立起来躬身道:“奴婢交给三奶奶那账册,因了老夫人从来都不曾要过,在账房支银子时奴婢又画了押,因此只是记给自己瞧为了心里有数儿的。三奶奶那会子既是说过四爷婚事要用的银子都要记账还要一式三份,不如奴婢那边往后便照此方式一直将帐记下去,您看可好?”
是自己想左了?皇甫惜歌在心里些微楞了下,旋即便点头道:“邓嫂子这个主意好。我那会儿之所以提议一式三份做账,便是觉得这样最稳妥。而日常里,库房与我这里两份便足够,内账房的三份其中有一份与咱们内院无关、是要交给内外帐房总管事的,你那里若也用上三份帐,倒省得往后有人质疑。”
采买处一直都是月初在账房支取当月要用的银子,并无账册在月底交给账房交给老夫人。这若是落在有心人那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到底有没有错,又有谁说得清?
邓嫂子也是考虑到这点,倒被她们采买处过去例行的做法吓出一身冷汗。如今既是想明白过来,就算记几份帐多受不少累也宁可受着啊,这既是与新主母示好也是自保手段,何乐而不为?因此才求着孙妈妈陪她一起来与三奶奶提出请求。
皇甫惜歌更不怕看帐累。眼下累些,便省了以后找麻烦。不知有多少人为一时省心省力倒留了后患的,给这么大的内宅主持中馈怎可敷衍了事。
见三奶奶很是赞成她这提议,邓嫂子又屈膝谢过。就算这做法是彼此都得好处,三奶奶到底是主子不是?何况若没三奶奶那会儿那个“傍身”的说法儿,她哪里想得到这招儿?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当初她在鹤年居服侍老夫人,便听老夫人讲过这句。她十一岁以前并不叫粉荷也不是府里的家生子,是老夫人与孙妈妈选了她上来后给她改了名,三年后便做上了大丫头,再后来还配了账房先生做上了管事妈妈……好好帮着三奶奶将这内宅管起来,也算是报答老夫人的另一种方式吧。
邓嫂子来意已经说清楚,孙妈妈又只是个作陪来壮胆的,两人便与三奶奶告辞。出了正房后邓嫂子低声嘱咐璎珞:“左右我也不怕哪个说我谄媚,三奶奶这里…若是有事,璎珞妹子尽管去采买处唤我,嫂子我保证随叫随到。”
璎珞笑言往后必不会少麻烦邓嫂子与孙妈妈,才将二人送到穿堂便被按下不叫再送,于是笑着站下请二人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