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 90山中事(2/2)
经历一个多月放养之后鸡和鹅也可以送到县城去做最后育肥,所有土地被清理了害虫和寄生的螺类,施了一遍鸡粪鹅粪,再补几次沤出来的农家肥和沼渣,一定土地肥沃,害虫少,明年的收成就更好了。这样的生态养殖方法就是郁小闲在现代学会的,她这次回来还要让王大奎修了沼气池子,这样以后山里产生的农家肥和生活垃圾就能先变成清洁能源,再用来肥田了。
郁小闲的体力不能支持她走很长的路,这次是坐了两个人抬的竹椅上山的,因为一路上和王福说这些事,这路就走的慢了,直到下午…才到红薯地上。郁小闲看见成片的红薯地里的红薯叶还算青绿,地里有好几个人正顺着叶脉老化的枝蔓挖掘,起出些红薯,有几个人就在红薯地边的水渠里去掉红薯的藤蔓,清洗分拣了红薯,藤蔓,大小不同的红薯的分开放。
郁小闲对农产品向来是分品级的,梅张氏等人跟着郁小闲做事久了,也习惯这样分了。小红薯都是搭在每天的伙食里吃掉了,那些中等大小的都抵了山货,或者是在饭铺里煮熟出售了,那又大又好的就是烤红薯用的。现在南坡收获的红薯多半都不算大,每天要找出两三百斤这样的枝蔓枯萎的红薯,地里挖去了这些,以后收获的红薯应该会比较大,如今山里存的红薯都是那些又大又好的。郁小闲看见了如此多的红薯,就决定加工红薯粉丝和红薯淀粉,这样能存上半年,预备着青黄不接的时候用上。
红薯不耐储存,真正耐储存的是芋头,放个大半年都不会坏多少。郁小闲看完了田山上的黄豆和树木,又去秋爷爷种药,种树,养鸡的地方看了。一百多只刚刚长出肉冠的小鸡,二十多只小鹅,都是中秋庙会上买来的。它们除了吃草和红薯的藤蔓,少量米糠,就是秋冰月拿来的黄金虫蛾子,秋爷爷听秋冰月的话,在每天还把收来的大青叶之类的便宜草药剁碎了喂给它们吃,这是为了防止疫病的发生。
现代养殖厂的肉鸡,大约是九个星期就要出栏,而且体重能达到五斤左右,普通农家散养的鹅大约要半年才能出栏。郁小闲看着这些养了大约两周的小鸡,就决定让秋冰月试一试,多喂一些黄金虫幼虫会怎么样。明朝的土鸡正常养要五个月才能有三四斤,鹅要十个月,体重才能达到十多斤。按照常理这批鸡要等到过年时才正好能宰杀,鹅要等到明年端午节食用,用了黄金虫可能不用了这么多时间。
看完田山,太阳就西沉了,秋爷爷看了郁小闲的憔悴样子,特意配了几副和肉类一起煲汤的药材给郁小闲包上,要郁小闲好生补养。郁小闲让王福拿了药包,就坐着竹交椅回去了。梅管家出去了一天,采买了一些工具,带回了粮食和一些肉食。秋冰月把酒分好了,送到了个人手中,还拿了些草栗子给郁小闲当睡前的点心,她听说山葡萄酒可以养气血,也给郁小闲倒了一杯在晚饭时喝。
梅张氏单独为郁小闲做了红烧肉,鸡汤是中午剩的。郁小闲在山上查看也走了不少路,这顿晚饭用的很是香甜,山葡萄酒也很对她的胃口,弄得梅管家也心里痒痒的,梅张氏没办法也给他倒了半碗。梅管家喝了酒就跟郁小闲要起钱来了,说是他手中的银票已经花光了。
郁小闲把所有家当三千一百两的银票都带在身上,她已经料到梅管家身上没有什么银子了。她拿了五百两银票给梅管家,梅管家又开始向她倒起了苦水。山城和柳家联合起来打劫黄家的山产,许多附近的山民都收益了,不少人家不仅攒到今年的山产税,连过冬的钱都有了。可附近一带的出产也差不多被弄干净了,几乎所有树木的低矮树枝都被砍了,现在这一带的树几乎都被修建了一遍,杂草也不多了,野兽因此都跑到别处觅食去了。猎户要走两天才能打到猎物,有人合伙把棺材木林子边缘的树都砍了。这些人为了掩盖砍树的事情,连树兜都挖出来当柴火卖掉了。
郁小闲听了这些话吓了一跳,这里的山民未免太能干了吧。梅管家看见郁小闲吃惊的表情赶紧解释到:“大家都被中元节的事情吓到了,都不想去里面伐木,所以都拼命干。现在有些人家都把孩子托付给邻居家照看,一家子大人走到更远的地方伐木找山货去了。秋天的林子里饿不到人,我估计为了节省粮食,今年我们都收不到什么板栗,栗子是最饱人的。我们家做饭,开饭铺子把不太好的柴火都用光了,整整五千斤啊,这都是这附近的大人孩子一起干的。还有三千斤硬柴火,烧炭最好,能卖出高价。”
郁小闲没想到自己的基础建设能花去这么多森林的资源,可接下来,她需要更多的木材,有这么多人,过年之前就能把她的山城宿舍全部建好。自己手上的资金除了八百两支付工钱之外,还要留下五百两银子作为本钱,剩下的全部都要变成粮食和布匹,两年的大饥荒,随后六七年的战乱,不多存些实用的东西,将来就没有保障了。为了这个目的,她应该再做些什么,比如把宣城的资源用上,再租借一些山产,度过眼前的难关。(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