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不归(1/2)
收费章节(12点)
126、不归
送上第二更。继续求粉红。每消费十元就有一张粉红票,大家如果有就给醉一张吧。
………………………………………………………………
孟君文就像一个浪荡子,早出晚归,时常夜不归宿。就是回来,也是衣襟上酒渍浓重,一身的脂粉香。
可是苏岑就像个目不视物的瞎子,完全忽略了他的存在。
如果不是丁香不管多晚总守在书房替他备好热水、茶点,他会以为这府里根本没有苏岑的存在。
俸银发了,他却没给苏岑,就想着苏岑什么时候会来求他。女人并非无所不能,否则这天底下的女子何必要嫁人呢?她总会知道,她离开他是不行的,她要仰仗着他的鼻息过日子。
苏岑绷着,他就僵着,厌烦了苏岑每天准备的白菜豆腐,他要么在外边吃,索性还回了孟府。
孟夫人喜出望外,就是孟老爷也觉得诧异。小日子才开始,正是新鲜刺激的时候,他竟然就回来了。一是说明他还是很有孝心的,再者就说明他必然是受了挫折。
年轻人嘛,总是把现实想的和理想一般美好,只有经历过了才会发觉理想永远只能是理想,是可以遥望却无法企及的。
孟老爷夫妇尽显父母的大度,照常的嘘寒问暖。他只说还好,很好。想他也不会说实话,要面子,自尊心强,又敏感,就算是有诸多不如意,只怕也不会轻易诉诸于口。
孟夫人着人安排晚宴,便打发他去看孟老夫人。
孟老夫人这些日子消沉了不少。孙子一直在自己膝下承欢撒娇的,忽然有一天翅膀硬了,带着自己的媳妇分出去独过,这对她来说不啻于重大的打击。
病了一场,一直没有痊愈,身子总是懒懒的,又因为夜里凉,又添了一项咳嗽。日里有琅琊陪着,说说笑笑,也不过是两个寂寞的女人。老夫人看着琅琊年纪轻轻就独守空房,不免更是怜惜,不时的赏她些古玩衣料。
可是年轻的女子正是花一样的年纪,需要滋润的,没有了丈夫,就像失了水的花,再鲜亮水灵,总透着那么一股子颓废劲。
夜里就不免对孟太爷的牌位滴几滴老泪,骂几声老太爷去的早,把她自己丢下受苦,再骂几声儿子没出息,拿捏不住孙子,更骂孙子猪油蒙了心,为了一个女人,把自己的责任丢下,爹娘老子祖母都不要了,不孝顺到了极点……
骂过了,恨过了,气过了之后,还是担心和牵念,既担心他能不能吃好,又惦记他知不知道随时脱换衣服,还担心手下的丫头婆子是不是服侍的尽心尽力,更不知道他这刚开始过日子是不是顺心。
又恨孙子绝情。这一出去,好几天了也不说回来送个信,更是连面都不肯见。他倒还记下仇了。
感叹一回,伤感一回,手里捻着佛珠,只盼佛祖保佑,保佑孙子早日迷途知返。
忽然听门外长青惊喜的声音:“大爷您回来了……”
孟老夫人忽然一震,想也不想的从蒲团上站起身,一迭声的问:“是君文回来了吗?快进来……”话到最后已经成了哽咽。
孟君文说不出来的放松和舒适。毕竟这里是生长了十几年将近二十年的家,一物一院,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更别说这些丫头妈妈,都是熟的不能再熟。深谙他的喜恶,服侍起来得心应手。
吃着自己喜欢的饭菜,心安理得的享受着母亲和祖母的宠溺,孟君文心道:还是回家好。
席上众人却各怀心事。孟老爷自忖自己的以退为进奏了效,很是满意,孟君文回头之日可期。孟夫人在想着如何让孟君文每天、顿顿都回来吃,好冷漠了那边,到时候再闹起来,自然苏岑就更失了宠失了心,不怕儿子不回来。
孟老夫人想的是,如何让琅琊在孟府里把孟君文服侍妥贴,暗渡陈仓,就和从前一样。苏氏住在外院,倒成了见不得人的妾室,自寻死路,又全了孙子的名声,反比和离更便宜些。
一家人高兴,孟君文难免就多喝了几杯。酒酣耳热,天色又晚,孟夫人便吩咐人:“去把大爷的青云阁收拾出来。天色已晚,叫君文就在府里歇下吧……”说话时试探的,犹豫的,求乞的看着孟老爷。
她的提议正合老夫人的心意,当下冷冷的威胁的看过去,直接断然吩咐:“我说的,就让君文在府里住下。本来就是他的家,干吗要弄的像是外人一样?也不必去青云阁了,直接去我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