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陌生(2/2)
这些虽是难得,倒还不至于捉襟见肘,拿不出来。春枝去了很快就回来了,道:“厨房里的大娘特地挑了鲜嫩的黄瓜,只当奶奶想吃新鲜瓜菜了,说奶奶不必省着,过两日再去街上买……”
苏岑有愧疚起来。这些东西,在京城原本也算寻常,可在这里就不一样。长年苦寒,出产瓜果蔬菜本来就不易,再加上战火峰烟迭起,又是在冬天,这些蔬菜更是万金难易。
她何德何能,奢侈糜费,拿这些百姓轻易尝不到的东西做那个……面膜……
苏岑虚弱的吁了口气,扯出一个难看的笑容,道:“啊?呃,是啊是啊,我,我会省着的。”这点潜台词她还听得出来的,是怕她从京城里来的,吃不惯苦头……
笑话,好歹她也是将军夫人,要点东西还要看下人的脸色不成?
苏岑悻悻的想,她不过爱惜粮食,绝对不是不跟她们一般见识。
可是要也要来了,不能浪费。苏岑要了把小刀,把黄瓜洗净,削了皮,剩下的蘸了蜂蜜啃了,皮就贴在眼睑下面,权当补水了。
秦纵意叫人过来传话,请她去他议事。
所谓的议事,也不过商量一下孟君文的事该怎么办才好。
清明便带了人跟着苏岑过去。这里民风开放,虽然战事迭起,人们却早就习以为常,时常能看见大姑娘小媳妇们在街上买东卖西。
坐在车里的苏岑看了一会,就放下了车帘。春枝在一旁笑着道:“这里是集市,逢一逢五都是集,什么时候奶奶也可以出来转转。”
苏岑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问起春枝闲话来:“你家也就在这城里吧?”
春枝道:“奴婢家不在这,是在城外三十里的一个山坳里,因为锦国人打过来,村子里的人能跑的都跑了,剩下些老弱病残。我跟着爹跑到城里,恰巧赶上将军府里招人,奴婢就乍告奋勇的来了。将军是个好人,对下人很宽和,吃穿住行从来也不挑剔,如果不说,谁也想不到他是从京城来的……厨房里的大娘做惯了西北菜,每顿都放下许多辣椒,将军除了第一顿多喝了些茶水,几乎没有哪一次不是大块朵颐的……”
提到孟君文,春枝似乎来了兴致,喋喋不休,说起来没完。
苏岑只是静静的听着。
从春枝嘴里描述出来的孟君文,对苏岑而言,除了名字熟悉,剩下的哪一点都陌生之极。在京城里,他每天除了去应景似的点卯,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吃喝玩乐,纯粹的世家子弟的纨绔作派。
苏岑从来不知道他的喜好,也从来不知道他是如何练武统兵,更不知道他对旁人又是如何的神情笑貌。
人和人真是奇怪。春枝在谈论着理当是她最亲密的人,她却不如一个远在几千里地之外,和孟君文相处不过几个月的婢女更了解他,更熟悉他,更亲近他。
春枝脸上的笑容渐渐变成惆怅,道:“孟将军真是个好人……”她一再重复着这个论断,这也许是她对孟君文所有认知里的最能贴切表达她心意的一句话了:“听说孟将军出了事,府里所有人都哭了,都说贼杀的锦国人,怎么这么没有人性……将军还这么年轻,就……”
春枝瞥一眼苏岑,没能从她脸上看到眼泪,稀罕之余又觉得有些不近人情,便把话题一转,扯道了苏岑身上,道:“就……就撇下奶奶一个人……奴婢们都替将军婉惜,更替奶奶遗恨……奶奶这般好样貌,却年经轻轻就要守着……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呢?”
连苏岑都觉得,春枝口中的自己的确够悲惨的了。在她的眼里,女子自当从一而终,孟君文虽死,她这个遗孀却必须抱着他的牌位活着……
苏岑不易察觉的嘲弄的笑笑。心想,如果孟君文真的死了,那才算是对她最大的报复呢。这块贞节牌坊,是他给她最大的诅咒,不管情愿不情愿,她都得背着一辈子。
街上的行人忽然乱起来,春枝停住话头,掀起车帘,看了一眼,回过身来安抚苏岑:“奶奶别担心,想来是锦国又有人来攻城了。有时候一天都要来上几回,不分白天黑夜,虽然不至于真的攻破,可是也实在讨厌……”
苏岑掀起车帘看了看,叫马车停在一旁,把清明叫了过来:“你去秦将军那里问问,若他忙,我们就先回去,改日再来。”
清明应声要走,却见成熠骑马从街对面急驰而来,跳下马道:“苏姑娘别怕,不过是散兵游俑,一会就没事了,将军叫我先护送姑娘过去。”
没等到秦纵意的临时府第,骚乱就已经平息了,原来是几个锦国的士兵混进了城里,不想被人认出来,他们索性就大闹起来,妄想混水摸鱼的逃走。陈启秀带人巡城,将这两人抓了个正着。(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