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节(1/2)
第七十三节
贾瑾赶紧安抚好王熙凤:“嫂子别急,还有一家呢,先听过再说。”
陈嬷嬷见了王熙凤这副情景,更觉得有了胆气。本来,陈嬷嬷就是贾瑾身边的老人了,当初贾瑾落水以后,就被邢夫人安排到了贾瑾身边伺候,就是后来贾瑾得罪了王夫人被送到乡下,她也跟了去,不但细心照顾贾瑾,还早起晚归,每日里和那些庄头庄户们周旋,又当了自己的镯子,才换得了些许药材,让病中的贾瑾熬到了贾赦来看她。也就是这样,陈嬷嬷在大房是极有体面的,除了上面的主子们和四位宫里赐下的嬷嬷,她可以做贾瑾房里一半的主,而且贾瑾也记得她的好,这次,就是贾瑾安排了她的男人去收购那些房子、地。
陈嬷嬷也知道自己的男人,那是个再干净老实不过的人。不会四处讨巧打关系,也不会贪墨送礼,要不,也不会一直都是个普通的护院家丁了。可是泥人都有三分火性,那两个钉子户,齐家老的老,小的小,糊涂不明事理也就算了,那赵家就是纯粹找事儿了。
陈嬷嬷回了回神,继续道:“另外一家却是姓赵,不比齐家就两个人,还老的老小的小,这赵家如今就只剩下一些女人孩子在家。”
“哦?”贾瑾与凤姐对视一眼,没有男丁的人家,贾瑾问道:“这赵家的男人们都到那里去了,怎么单留些女子在家呢?“
陈嬷嬷道:“姑娘,您不知道,那齐家还可以说是安分守己的人物,这赵家却有个亡命徒的小子。赵家老奶奶一辈子就养了一儿一女,她又是青年守寡,故而极为左性儿,下面的儿子早早就娶了亲,生了一个孙子,女儿也嫁到城外一户姓张的殷实人家做正房去了。可惜赵家老奶奶的儿媳妇也是个没夫运的,这儿子才刚刚抓了周,男人就没了。因此赵老奶奶对儿媳妇,那是街坊里有名的苛刻,对宝贝孙子却是百依百顺,把一个好好的孩子,宠得是天天胡作非为,不是在外面偷鸡摸狗就是和人打架。
“前年,赵老奶奶的女儿张赵氏的婆家办喜事,结果,这赵家小子在喜宴上喝醉了酒,大发酒疯,不但活活打死张赵氏的小叔子,还将张赵氏唯一的孩子一下摔在了门边上,可怜那个五岁的娃子,当场就没了气。那赵家小子连夜就跑了,他家里有点值钱的物件都变卖了,他姑妈张赵氏也被休回了娘家。”
“不是说这赵家还有孩子吗?”王熙凤听说,觉得很有意思,有这么个婆婆,也难关那赵家会败落成这个样子了。
陈嬷嬷见王熙凤问话,赶紧低头道:“回****奶的话,那是赵家的童养媳给那赵家小子生的,如今还不到三岁,是一对孪生子。”
贾瑾端起茗碗,又问:“既然这赵家就只剩下了这么些女人和两个奶娃子,她们又做什么营生应付日常开销呢?”
陈嬷嬷道:“回姑娘,自从赵家小子逃走以后,这赵家老奶奶就长年躺在床、上。而她的女儿,因为受侄儿之累,平日里对嫂子也是不好的,终日里涂脂抹粉,却不愿意搭一把手,帮衬帮衬家里。而她们家的童养媳,自从生了孩子以后,身子也垮了,不能太累着也不能劳神,如今,整个赵家就靠着那赵大娘给人家浆洗、缝缝补补过日子。”陈嬷嬷也是看不惯那赵家老奶奶母女二人的做派的,若不是她们闹腾得厉害,自己的男人也不会那么头疼,街坊们也不会在后面窃窃私语了。
贾瑾端着茗碗,沉思了片刻,才道:“依你这么说,这赵家应该很缺银钱才是啊,她们又为何不肯搬呢?”
陈嬷嬷道:“还有什么呢?不过是赵家老奶奶一心顾着女儿,想把房子记在女儿的名下,让女儿能再寻个好人家,而下面的儿媳妇不同意,认为这房子应该是自己的儿子孙子的。如今那赵家也热闹着,一会老的说儿媳妇不孝啦、不顾自己年迈,天天不在家,一会做儿媳妇的说家里吃的用的全是自己辛苦劳作来的、要婆婆不要太作、要小姑子不要痴心妄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