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节(2/2)
林黛玉在边上忍不住道:“老太太,这不是琮儿的错。实在是宝玉跑得太快了,而且我们在屋子里面也没有听到通报声,没注意到宝玉这回子过来了。而且大舅舅大舅母已经命人去请医生了。”
贾母没想到林黛玉会这么说,一下子噎住了。
王夫人看了一眼林黛玉,合了合眼,藏起锐利的眼神,平了平心气,道:“寻常的大夫有什么用?老太太,宝玉自幼体弱,还是下个帖子,请太医过府诊治吧。”
贾母一叠声地命人去请太医。没多久,与贾家相熟的王太医就来了,给堂兄弟两个看了看,指着宝玉道:“哥儿倒是不妨事,贴上膏药,躺上两天,好好休息就好。”又指着贾琮道:“倒是这个哥儿有些险。我先给扎个针,开个方子,先吃吃看。若是两天内醒来倒是不妨事。若是没醒,就不太好办了。府上到时候还是请崔太医过府看看吧。他对这个最精。”
贾赦听了,赶紧应了,又让人在太医的指点下,将贾琮挪到耳房里,才请王太医过去施针。贾母见贾琮真的不好了,心里也知道自己弄错了,可是又放不下脸面,又担心宝玉。最终,也只是扔下一句让邢夫人好生照应,就一面命人将贾宝玉挪到自己的屋子里,一面急匆匆地走了。
这件事情让林如海大开眼界。在林家,不,在南面,一般人家的宗族里,可见不得这样的事情。不要说亲孙子,就是抱来的养子,只要冠上家族的姓氏,就不允许有人作践,更不允许女眷如此偏心怠慢若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别的人家,只怕宗族里的族长老人们就要上门了毕竟,贾琮是继承祖宗基业的大房的庶子,贾宝玉不过是二房的次子,在宗族里面的地位来说,只要贾琏在,他们就是一样的,都不是继承家业的、将来要分家出去的旁支。
贾母偏心也就罢了。可是这贾宝玉只知道喊疼,却不为自己的过失道歉,也不知道体谅长辈。一个劲儿的哭,挑起祖母的怒火,搅得家宅不宁。这若是真的娇生惯养难熬痛也就罢了,若是还有别的……
林如海打了个寒战,贾琮是他们家的男丁尚且如此,若是今天与贾宝玉冲突的是自己的女儿,那会怎样?就凭贾宝玉今天不等通报就闯邢夫人的屋子的劲儿,就知道,这孩子一贯是在内帏养大的。他既然敢闯长辈女眷的屋子,那会不会闯自己女儿的屋子呢?若是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那女儿的将来怎么办?谁家会要一个坏了名声的媳妇儿?难道要自己堂堂探花郎的嫡女给这个不知礼法的东西作妾吗?贾宝玉可是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为了林妹妹才走快了的
林如海在这一瞬间,深深地恨上了贾敏你心中没我,处处显摆你母亲家,嫌弃我和我背后百年传承的林家,我看在你是我的妻子的面子上也就算了。可是你居然也不为你唯一的女儿考虑考虑难道你连你的亲身骨肉都不要的吗?女儿不能给你养老送终、不能给你供饭,你母亲家的侄儿就能够了吗?
在这一刻,林如海决定了,回去以后,一定要再娶一位真正出身书香门第的淑女做继室,不能让女儿将来吃亏,更不能让林家的名声毁了。而且也不是所有的继室都不像话的,林如海看着邢夫人心想着,就好比大舅兄的继室,虽然出身不够,也没读多少书,不太出挑。可是人家确实好,将下面的孩子教得不错,别人不说,看青和郡君就知道了。
不得不说,林如海产生了一个美丽的误会,不过这个误会却让林如海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林如海当初还在京里的时候,也有那么一两个知交好友,其中一个知道林如海有意续娶以后,立马推荐了一个人来。这位小姐是前任国子监祭酒黄大人的嫡出女儿,梁丞相的外甥女,从前定过一门,可惜是个望门寡,之后,加上父孝母孝、抚养幼弟,直到去年她的弟弟中了秀才。如今这位姑娘正好二十七岁。
林如海思考了几天,又多方打探了对方的品行后,毅然下定,在次年的三月,将这位方小姐迎娶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