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节(2/2)
就是如今自己能跟父亲团聚,也是二姐姐在后面费了不少力气的。林黛玉模模糊糊地知道自己父亲这次进京述职,与贾瑾有关。毕竟贾瑾为了盐政的事情,买了好几石的盐(明面上在贾家的就这么多),倒腾摸索晒盐法的事情,瞒得了别人,瞒不了黛玉。谁让她们两个的院子紧挨着,又连着同一个小院儿呢。
“二姐姐,若是姐姐没有带我回去,怕是会让老太太不高兴吧。”
林黛玉说贾母不高兴,这已经是轻的了,贾母将邢夫人与贾瑾两个臭骂一顿,数落她们没用,那是肯定的,就是贾赦也回有不是的。
贾瑾却道:“没关系的。妹妹,回去我们说说好话,说姑爹与妹妹年初二那天必会过来赴宴,老太太那里就交代的过去了。何况,妹妹是林家人,姑爹又是林家的家主,哪有姑爹这个林家家主到别人家里过年祭祖的道理而且妹妹是林家的嫡长女,也是走不开的。老太太总不好上门抢人吧。至于宝玉那个糊涂蛋子,交给二叔就成。”
黛玉这才放下心来。要说林黛玉这个人,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原著里史湘云在背地里那么编排她,最后先接纳史湘云的还是她。如今也是如此,明明自己的处境也不算很好,还有很多人在算计她,可是她却在担心贾瑾。
其实没有能力,却担心别人,加上刀子嘴,这样的人是很容易得罪人的。因为别人会认为你在落井下石,看戏说风凉话。
不过,贾瑾却很相信黛玉,而且她也不在意这个。所以,姐妹二人之间还算融洽。
也许如今林黛玉与贾瑾之间的往来状态正好符合了这个时代读书人所推崇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际要求。就好比这一次,非年非节的普通拜访,因为是林如海进京以后,贾赦第一次携家眷登门,故而还算慎重,所以林如海降阶出迎。
贾瑾准备的礼物是果蔬八样、酒八坛、茶果八盒、鸡鸭鱼肉八份,都是自家庄子上出产的。而林黛玉准备的回礼,除了重新撰抄的林如海当初用过的做了笔记的儒家典籍,还有苏州的特产,包括丝绸、绣品和鲜藕。
这还真是讽刺。贾瑾是个穿越女,又在贾家那个大染缸里浸泡过了,很有些眼皮子浅的毛病,就好比送礼来说,她跟贾家的人没两样,喜欢拿礼物的价值衡量对方的身家。这次的礼物就是她准备的,满满的装得极磁实的一车子,最主要的是没有花钱。
而林黛玉呢,因为贾瑾没有像当初那样殷勤,上蹿下跳地张罗这个张罗那个,更是让她松了一口气。如今两人之间就这样不咸不谈、不远不近的,她还自在些。京里不比南面,一进了冬天就看不见绿色,新鲜的果蔬那就更难找了。就是有,也都被那些顶级权贵给包了去。林如海进京匆忙,林黛玉也是第一次打理这些事情,难免也有些疏漏,故而,林黛玉已经一连数日对着桌子上的豆芽豆腐冻白菜皱眉了。贾瑾的这八样果蔬正好送到点子上。还有那酒也是,黄酒养胃、葡萄酒养血。如今黄酒易得,葡萄酒不好找。除了西洋进贡的,也就贾瑾的庄子上有出产。
所以,这天,也算是宾主尽欢,林如海还特地留了大舅兄一家用了饭、吃了茶,才亲自将贾赦等送到门口,等贾赦一行人的车轿转过弯,不见的踪影,才回来。
贾宝玉一直在贾母的院子里等着贾瑾带黛玉回来呢,一见只有贾瑾,就十分地不高兴。贾瑾恍若未觉,跟着邢夫人给贾母请过安,又与姐妹们见礼。才将林黛玉准备好的、装着礼物的贴着个人名字的小盒子一一交到诸人的手里,口中道:“老太太,林妹妹说这几日她要跟着父亲去拜望几位准备,又要准备祭祀的事情,实在是走不开。不过林妹妹也说了,年初二那一天,她会跟姑爹一起过来的。林妹妹还要老太太放心,她的身子还好,不曾受寒,也请老太太多保重身体。这是林妹妹自己动手绣的平安**,愿老太太身体康健、多福多寿。”
然后,又将包在葱白湖绫里面的书拿出来:“这是林妹妹给宝兄弟的。据说是林妹妹亲自抄写的,上面还有姑爹做的笔记与注释。”
贾宝玉开心地接过那册书,仔细地翻看起来。虽然贾宝玉是为了林黛玉的字迹(?)而高兴,不过,他好歹没有将书扔到地上,也没有说什么奇言怪论,倒是让诸人都松了口气,就是被贾赦拉来的贾政也倍感欣慰。这个儿子终于知道读书的好了(大误),还是自己的外甥女好,知道督促儿子上进。
贾母见贾宝玉不再提黛玉,也算松了口气,便让贾瑾退下了。贾瑾也没急着跟着邢夫人回房,反而请示了邢夫人后,去各房为黛玉送礼跑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