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节(1/2)
第一百四十七节
其实贾母这般大哭,除了因为林如海续娶以后,不再属于自己女儿一人以外,还因为站在那位黄小姐背后的梁丞相。毕竟贾家如今已经没落了,贾母属意的贾政又一直升不了官,而梁丞相毕竟是宰相之尊,宦海风云数十年,门生故吏不知道有多少。
贾家拿什么跟人家比
若说贾家大房,贾赦年纪不小了,他进入皇帝的视线的时候,已经过了五十岁,等他出仕,已经快六十了,他还能做几年。若说贾琏,的确,他还年轻。可是贾琏不会读书啊,就是他做得再好,这官也升不到多高呀。那些宰相们哪个不是进士及第出来的。
而且贾母对贾赦这一房,感觉尤为复杂。以前,贾赦还不显的时候,贾母对大儿子一家,那是根本就不放在眼里。后来,大房起来了,贾赦贾琏父子也出了仕,贾母还认为自己的大儿子也不过尔尔,比不得二儿子贾政会读书,就是得宠,将来也有限。等她的身子见好,陆续参加了几次宴席,探望了几位世交家的老姐妹,才在别人的提醒下,发现大儿子的受宠。可是那个时候,贾赦虽然还是一贯的孝顺,可是却不是样样都买自己的账了。
贾母这才发现,事情已经出了她的掌控。原本她还可以拿管家大权来吊着贾赦一家子,可是最近,她发现,大房的人根本就不再将荣国府的管家大权放在眼里了。王熙凤,这个辣子,之前还将荣国府的账本拿捏得紧紧的,人人都以为,她很看重权势。可是一等到她有了身子,立马就将账本子交了出来。大儿媳妇呢,原本自己还以为她一定会要的,可是,二丫头一说要去进香还愿,这个一贯贪财惯的刻薄人,居然二话不说,立即带着二丫头出门去了,对放在跟前的账本看也不看。
还有贾瑾这个二丫头,贾母其实自己也知道,当初自己确实有些才纵容下人们,亏待了这个孙女。可是如今这个丫头的心已经不在荣国府了。贾母知道了二丫头私下里补贴公中后,亲自过问、排查了一番,第一次清楚地意识到,这个二孙女,荣国府已经容不下她了。贾母将贾瑾做的事情一样样清理排列开来,从种植红苕道收留流民,从修建印书坊到推行新式种痘法,这个丫头如今已经有了很高的名望,民间有很多地方为她建立了生祠,皇家的人也格外恩宠她。
贾母也是经历过当初义忠亲王那场旧事的人,她清楚的知道,这种恩宠,要么指向荣华富贵,要么就指向必死之路。贾母知道,要不是这个孙女是个姑娘家,年纪又小,这荣国府里怕是不会有如今的平静。饶是如此,皇家还常常将这个孙女召进宫,恐怕也是为了加强控制。但是,贾母也知道,随着这个孙女的成长,若是皇家发觉他们无法继续控制这个孙女,那么这个贾家绝对会有灭顶之灾。
贾母如今是整个荣国府里唯一对贾瑾怀抱着畏惧与憎恨的人。畏惧她的才华与受宠,憎恨她,将荣国府至于危险境地。
知儿莫过母,贾母很了解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不会读书,却会做人,一个会读书却不会做人。做人可以学,读书却需要天分,所以,贾母一直偏心小儿子,除了跟贾政从小到大一直养在她跟前有关以外,还因为贾政会读书,也只有会读书的人,才能够入阁拜相。
不过,如今,贾母讨厌贾赦的理由,又多了一个:贾赦太宠女儿了,宠出了一个将荣国府至于危险境地的女儿来。而且,从大房诸人的表现来看,大房的人,对这个孙女虽然没有到达言听计从的地步,却也到了事事必然先知会她的时候。
贾母将目光转到在一旁哭泣的贾宝玉身上。荣国府的将来还是要指望这个孙子啊(?)。衔玉而生,天生就是有福气有来历的,脑子也好使,就是身子弱了些,哪一样都比别人强,为人温柔又孝顺,这样的宝玉,叫自己怎么不多宠爱他些个
贾母其实也知道,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尤其是在官场上,人脉重要,师承也重要。所以,贾母才会在林黛玉刚进京的时候,没有刻意吩咐下面为林黛玉准备屋子。就是希望林黛玉与贾宝玉能朝夕相处,先培养出感情再说。贾母很清楚,贾宝玉的温柔体贴对一个刚刚失去的母亲、又背井离乡的小女孩来说,有多大的吸引力。
可是,这件事情,居然被那个二孙女截了胡贾母万万没想到,那个二孙女居然赶在那一天回来了,还瞒着她,事先收拾好了屋子。更是拿礼教、孝道和贾家的前程威胁自己放手
贾母想起那一天,就暗暗咬牙,自己那般算计,还不是为了贾家当时的贾母还不知道贾瑾的能耐有多少,但是贾瑾却是有心算无心,硬生生地抢走了林黛玉。本来,贾母算计得好好的,将林黛玉配给贾宝玉,林如海又只有林黛玉一个女儿,林家的财产、林家的人脉,将来还不是做了林黛玉的陪嫁,成了贾宝玉的囊中之物。到时候,贾宝玉还不是有人有人、要钱有钱,那贾宝玉的一辈子还不是顺顺当当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