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节(2/2)
最后,贾瑾在奏折里将自己的计划说了,她将从交好的世家及女眷、手帕交之间筹集种子粮和相关的费用,尽力回复各地的生产。希望官府能给予一定的便利。尤其是贾瑾在奏折中强调,官员应该是百姓心目中的父母官,应该像父母一样爱护百姓,而不是像熙宁变法期间,百姓在史书哀叹,官吏如豺狼,夺其口粮、噬其儿女。而且,有官员在背后监督,也能防止不法份子从中牟利。
祁丞相立即道:“青和郡君所奏,确实乃是良策,臣,附议。”
然后,几位丞相副相亦纷纷附议。皇帝叹了口气,道:“青和所言,朕已经皆准。朕要你们来,是有关常平仓与各地府库一事。”
皇帝在心里又一次惋惜,为什么青和这孩子是女娃子呢?若是这孩子是男的,自己就可以找个由子,赐予官位,可以将她随时带在身边,有了事情,随时可以问询,而不用像如今这样麻烦了。
有相同感触的,还有太子。为什么自己跟前就没有这样的能人做心腹呢。之后,太子还将自己的妻妾叫到一起,想听听她们的看法。结果,作诗的有,绘画的有,还有人唱歌跳舞,就是没有一个说到民生上的。太子殿下彻底郁闷了。
就在贾瑾忙着写信、忙着筹集银两、忙着准备种子粮的时候,京畿密探首领与江南密探首领也奉密旨来到了京城。皇帝打算,利用这次贾瑾筹集种子粮的同时,让一部分已经处于明处或者半明状态的密探转正,将统销法的铺子摊开来。皇帝秘密接见过两位密探之后,就打发他们去见贾瑾。
此时的贾瑾正在庄子上慰问那些受了灾的庄户们,史家姐妹也跟着参观了贾瑾的庄子。虽然,她们认为,以她们这样的身份,与这些身份卑贱的泥腿子打交道,有些掉价。可是一来,她们也是大家出来的,知道凡事要留有余地;二来,她们也是对贾瑾存了讨好之心,不想也不会给贾瑾没脸。故而,在贾瑾的庄子上的时候,庄户们见识到的,就是一群关心他们的好姑娘们。
当然,史家姐妹也得了好处,她们从贾瑾的庄子上,抱走了好些书籍,还有一些玻璃玩器和几瓶葡萄酒。史家姐妹最稀罕的是那些玻璃玩器,可是在贾瑾心里,她最心疼的,却是那几瓶酒。这也算是另一种宾主尽欢吧。
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位密探首领来到了贾瑾的庄子上,通过金嬷嬷求见贾瑾,还带来了公主们的份子。
史家姐妹也只当他们是公主们的心腹,她们很高兴,能与公主们攀上关系。虽然她们的父母没有明确地要求她们攀附权贵,可是处于她们这样的人家的女孩子,如果没有利用价值,在家里的地位也是相差很多的。这无关嫡庶,而是事实如此。要不然,家里也不会一再限制她们社交的范围了。究其原因,也不过是担心,她们在不恰当的时候,得罪不该得罪的人罢了。
史家姐妹没有发觉异常,可是贾瑾在金嬷嬷的提醒下,发觉了这两个人腰间佩戴的,居然是自己在皇帝跟前见到过的密探专用的鱼袋。等从密探地口中,了解了皇帝的意图之后,贾瑾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先请两位密探首领先下去休息。而贾瑾又熬了一个通宵,好好地计算了一番得失以后,才告诉两位大人,她会写信回复圣上,利用密探铺开统销法,确是最快的方法。可是,让她一个女孩子执掌密探总领,不太现实,毕竟,她的能力有限,而她的专长在于农事,而不是管理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