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气不平元春起邪心争高低宝钗涉歧途(1/2)
收费章节(12点)
180气不平元春起邪心争高低宝钗涉歧途
ps:求评。评论区空落落的,没信心。哪怕你是看盗版的,也来起点冒个泡吧。
贾瑾自从挨了打,被父母兄嫂送回屋子以后,贾赦和贾琏就避了出去,邢夫人和王熙凤守着为贾瑾上药。
褪下衣衫,贾瑾的背上红了一大片,好在贾瑾的身份地位,注定了她的衣衫大多是绫罗绸缎,就连**衣也是上用的丝绸,所以,贾瑾虽然挨了贾母的拐杖,却不曾破了皮。可是邢夫人依旧心疼得泪水涟涟:“老太太也太重手了,若是伤了身子,可怎么好?你这孩子,也太老实了。何不顺着老太太些个,也少了这番皮肉之苦,我也少担心些。”
贾瑾道:“母亲,让母亲担心,是女儿的不是。只是女儿一直很害怕。若是一直顺着老太太,让老太太继续这么偏心下去,若是将来,那边欲壑难填,起了不该起的心思,可怎么好?……”
邢夫人和王熙凤长叹一声,贾母偏心已经不是一日两日了,若是二房知道深浅,就不该住进了荣禧堂。如今这样,掩人耳目地空着荣禧堂正房,也不过是掩耳盗铃,白白让人笑话而已。
等贾瑾上好的药,贾赦和贾琏才进来。
贾赦道:“你这孩子,这么大的事情,你也不知道跟家里商量一下,就自作主张。平白让老太太生这么大的气。若是你提早告诉我,我也好帮你遮掩一下。你可知道,当时,我有多担心吗?”
贾瑾道:“父亲,女儿将那《一田两作札》交给姑爹之前,就曾经想过。这《一田两作札》关系到了天下民生,也关系到了北边的军国大事。若是成功了还好,若是失败了,这后果……。女儿当初也想交给父亲和哥哥的,可是女儿想着,父亲和哥哥刚刚在部里打开了局面,若是想主持这《一田两作札》的贯彻实行,父亲和哥哥就不能留在京城了。那父亲和哥哥之前的努力岂不白费了。而且女儿的《一田两作札》本来就是一个想法,成与不成还是两说。”
贾瑾一面让人将林黛玉的书信拿来,一面道:“也亏得姑爹之前是兰台寺大夫,阅遍朝廷典藏,又舍得下血本。才有了这双季稻的问世。试想,这世上,又有哪个人,会愿意在那子虚乌有的事情上,砸下几十万、上百万的银钱?若不是巡盐御史实在是太险,女儿看姑爹也不会有这个魄力。”
贾赦和贾琏听贾瑾这么一说,也觉得有些道理。换了自己,哪怕是知道贾瑾擅长农事,哪怕知道这件事情有极大的把握,他们也不会让江南赋税生生地提高了两成。毕竟,江南负担着朝廷近四成的赋税,若是有个差池,就是搭上整个贾家,包括宁国府、荣国府和金陵老家的全部族人,都不够赔的。他们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也不敢担这个干系。
也只有林如海,他可以将自己的田地都试行双季稻,也可以在他手里的林家族产的田地上试行双季稻,也只有林如海,可以利用他林家族长的身份,命令族人跟着他试行双季稻。甚至,也只有身陷险境、没有退路的林如海,会悬赏百姓跟他一起种植双季稻。
所以,今年,朝廷能在江南多收两成赋税,除了双季稻的关系,更与林如海本人的影响力分不开。
这么想开了,贾赦心里的气也平了,更多的是对女儿的心疼。至于贾琏,他是个怕老婆更怕妹妹的主,更不要说贾瑾处决赖嬷嬷一家的果断和狠辣,早就镇住了他,他哪里敢对贾瑾的决定有怨言?
贾瑾看看贾赦贾琏的神色,眼角的余光扫过邢夫人和王熙凤的脸庞,然后道:“父亲放心,且忍耐上几年。等朝廷准备好足够的粮草,那时候,父亲和哥哥在部里想必也站稳了脚跟,到时候,朝廷灭戎行动开始,只要父亲和哥哥还在户部、兵部,还有粮道上,这军功势必跑不了。朝廷现有着英国公、璐国公,两位战神,到那时,父亲只要跟着后面喝汤就是了。”
邢夫人和王熙凤一听,喜笑颜开。这天底下最大的功劳,不就是灭国之功吗?之前朝廷灭北狄的那场,他们大房没有赶上,如今赶上这一场,也是极好的。
贾赦等人见贾瑾精神不济,安慰了贾瑾几句,吩咐她好好养伤,就离开了。
贾母责打贾瑾的事情虽然事先屏退了下人,可是这样的事情到底避不过赵姨娘这样在贾家繁衍了几代的家生子。赵姨娘知道贾母正房的事情以后,心里也琢磨开了。
自己不过是一个丫头上去的贱妾,一把年纪了,还要给王夫人打帘子,说是姨娘,可是一点体面都没有。自己虽然是贾母屋子里出来的,可是却不得上面主子的心。贾母就不用说了,老爷又不管事情,王夫人也不愿意自己母子三个出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