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重重危机同舟共济 卿卿算计不相为谋(2/2)
林黛玉道:“难道,姐姐的意思是,那个宝姐姐想走我们的路子,让她进宫?”
贾瑾微微地摇了摇头,道:“她是想走我们的路子,再一次拿到皇商的招牌。”
林黛玉道:“可是,这可不是我们这样的闺阁女子可以插手的。我们收下这样贵重的礼物,是不是不太好?”
贾瑾道:“妹妹尽管放心。这件事情已经打好招呼了。”
林黛玉看着贾瑾,迟疑着道:“姐姐的意思是……”
贾瑾道:“她们会再一次拿到皇商的招牌,不过,她们也要为她们之前的事情付出足够的代价。”
林黛玉道:“姐姐为什么这么说?难道是姐姐?”
贾瑾点点头,道:“妹妹,这扬州盐政糜烂,让姑爹焦头烂额,不得不送妹妹北上进京,就是因为他们背后有人,而金陵甄家就是他们的第一道护身符。薛家王家,还有这荣国府的二房,都与甄家关系匪浅呢。”
林黛玉大吃一惊,道:“姐姐对这盐政可有十全的把握?”
贾瑾道:“处理盐政,最要紧的还是一个稳字。近年来,各地灾荒不绝,像红苕之类的高产作物推广得也不够,朝廷手里的粮食储备还要供给边疆,所以,这都是朝廷不能主动对盐商动手的原因。必须有人站出来,逼迫或者yin*那些盐商露出他们贪婪又不顾天下苍生的嘴脸,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才能保证天下安定、保证百姓生活的安定。”
林黛玉道:“所以姐姐才决定推迟与盐商斗法的时间,所以之前姐姐才被罚跪吗?”
贾瑾道:“这样的事情,我已经有心里准备了。其实,我现在又有了新的想法。老天爷不停地在各地闹灾荒,其实也是对我的帮助。随着灾荒的愈演愈烈,逃难的百姓也会越来越多,他们会向繁华安定的城市,好比是京师集中。只要让这些百姓们集中在几个地方,并加强管理,那么落草为寇的百姓就会变少。将来就是盐商想要闹事,也会被迅速镇压下来。”
林黛玉道:“那姐姐觉得现在朝廷做的准备可够了?”
贾瑾道:“还不够,因为京里还有很多的流民只能无所事事。而且这些流民中的大部分,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干活做工,而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地方让他们去做工。”
林黛玉道:“没有地方做工?为什么?姐姐,京里这么多的世家,就收容不了这些流民吗?就像上次,老太太为我们姐妹们挑选丫头的时候,就不止一次说过,这好丫头实在是太少了,就连前阵子,舅母给徐姐姐刑妹妹挑丫头的时候,也说过这当用的人太少之类的话。”
贾瑾道:“妹妹只看到其一,不知其二。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做奴才的。就像刑三姨和刑妹妹说的那样,那些家底薄的,或者本身就无房无地的人家,很早就逃难去了,像她们家里,好歹还托了几年。各地的情形若是差不多,那么那些穷苦百姓们想必早就不在原籍,现在的那些流民可能原来的家境还算不错的。偏偏越是这样的人,他们越是要面子,轻易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给别人做奴婢的,他们的女儿就是卖身,也不大不会签死契。像我们这样的人家,哪里会让不曾签了死契的婢女靠近我们这些姑娘小姐的?”
林黛玉低了头,半晌才道:“二姐姐,这些人又能依靠什么过日子呢?”
贾瑾道:“若是识字的,以前还能去给人抄抄书。可是自从我的印书作坊置办起来以后,这些抄书的人就少了。毕竟印制的书籍有专门的校对师傅,轻易不会出错,可是抄写的书籍就未必了。就是京里的那些铺子什么的需要的人手也有限,京郊的世家们的庄子也是等闲不会收留外人的。这些流民,也只能半饥半饱、半是乞讨半是做苦力的混日子。可就是这样,他们也轻易不会弯腰的。”
也许在许多现代人人的眼里,这样的人都很傻,人都要饿死了,还讲究这个那个的。可是古人却很讲究这些,他们认为这是气节,是傲骨。人可以没有傲气,但是必须有傲骨。这是一个民族的坚持,这也是贾瑾这个半调子最理解不了的。
可是林黛玉却很清楚,她除了点头赞叹,居然不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