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苏美尔人的社会状况(2/2)
苏美尔人最主要的建筑遗迹是祭祀恩基的阶梯型金字塔神庙,用砖块建造。因为他们认为神总是高高地居于神山之颠,所以需要在金字塔顶来祈祷,使人能够接近神的宫殿,使神便于接受人的礼拜。这种顶礼膜拜的祭祀方式,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影响迅速扩展开来,并且保持了数千年之久。
苏美尔人习惯于在旧神庙原址上建新庙,因历代续建,神庙地基变成了多层塔形的高台,顶端供奉着神龛。这种高台建筑,叫“吉古拉特”。这种砖结构建筑正好说明了其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继承关系。尤其是埃瑞都的神庙规模远大于其他苏美尔城邦的神庙,为后来巴比伦通天塔的原型。
苏美尔人使用城墙来保护他们的城市,但是他们的城墙是泥砖做的,因此敌人有充分时间的话,可以在围困的时候挖掘墙来导致城墙的倒塌。
苏美尔的军队主要由步兵组成。轻步兵的武器是斧、匕首和矛。正规步兵还配有铜盔、毡披风和皮革裙。
苏美尔军队中还有由野驴拉的车。这些早期的战车在作战时不很有用,有人认为它们主要用来作为运输工具,但是上面的士兵佩战斧和长矛。苏美尔战车有四个轮,上面有两名士兵,由四头野驴拉。车身是一个织成的篮子,车轮是实心的。
苏美尔人使用的远兵器包括投石索和简单的弓。
苏美尔人培植农作物,晚于华夏发明了犁。种植的植物中包括大麦、鹰嘴豆、小扁豆、黍子、小麦、芜菁、枣椰、洋葱、大蒜、苦菜花、韭菜和山葵,他们的牲畜包括牛、绵羊、山羊和猪。家牛是他们主要的负物牲畜,驴是主要的运输牲畜。苏美尔人还打鱼和猎鸟。
苏美尔人具备冶炼红铜技术,用于制造工具与武器,大部分农人还是使用木制农具。
伊拉克南部的冲积平原当时是一个洪水经常泛滥的地区。要在这里生存下来,这里的人必须有熟悉甚至控制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能力,保证不被洪水淹没。在苏美尔语中运河、堤坝、水库这样的词非常丰富。
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开掘沟渠,创造了巨大的灌溉系统。其灌溉系统包括汲水吊杆、运河、水渠、堤坝、堰和水库。水渠和运河必须常常修补,清除淤泥。政府有专门管理水渠和运河的人,富人则可以使用他们自己的水渠。苏美尔人依靠复杂的灌溉网,成功地利用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湍急的河水,从而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创建了第一代文明,使两河流域南部地区原本的氏族制度解体,向文明时代迅速过渡。
农民使用运河来淹他们的地;将水排掉;用牛来践踏农田和杀草;使用鹤嘴锄挖地;地干后锄地、耙地和用铲将土壤松散开来。不过也是因为这种淹田的方法最终毁了他们的田,运河携带着大量的盐分,直接淹而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是苏美尔文明毁灭的原凶之一。
看到这里,笔者禁不住冒出一身冷汗,当初据说有所谓专家向中央建议引海水到内蒙的沙漠去,来将沙漠变为绿洲,实际上,这是要扩大沙漠的面积,海水携带大量的盐分,是陆地上淡水植物的禁区,只要海水流进来,整个地区的淡水都将咸水化,沙漠不是缩小,而是扩大,因为什么是沙漠?沙漠就是没有生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