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帝尧陶唐氏(2/2)
好在唐尧念在兄弟情分上,并没有为难他,仍旧让他继承了帝喾的封号辛侯。
帝尧,统治时间:bc2324--2225年。
bc2324年,黄帝子孙尧为首领的陶唐氏部落取代訾氏成为新的统治部落。始都唐地(山西太原),后以平阳(山西临汾)为都。此时尧43岁。
帝尧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
另外命令羲仲,住在郁夷,那个地方叫(yáng,阳)谷,恭敬地迎接日出,分别步骤安排春季的耕作。春分日,白昼与黑夜一样长,朱雀七宿(xiu,秀)中的星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春之时。这时候,民众分散劳作,鸟兽生育交尾。
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分别步骤安排夏季的农活儿,谨慎地干好。夏至日,白昼最长,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夏之时。这时候,民众就居高处,鸟兽毛羽稀疏。
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那地方叫做昧谷,恭敬地送太阳落下,有步骤地安排秋天的收获。秋分日,黑夜与白昼一样长,玄武七宿中的虚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秋之时。这时候,民众移居平地,鸟兽再生新毛。
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做幽都,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昼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mǎo,卯)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冬之时。这时候,民众进屋取暖,鸟兽长满细毛。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
帝尧德高望重,生活非常俭朴,住茅草屋,喝野菜汤,穿用葛藤织就的粗布衣。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得到人民的广泛爱戴。
bc2320年初,尧开始巡狩四岳(各诸侯国)。帝尧时有柏成子高立为诸侯,为柏黄氏后裔。炎帝神农氏姜榆罔的后裔伯夷在尧帝身边担任四岳官职。
古人认为华山是第一高峰,山高接天,可通天神。为了祭祀天神,产生了太岳这一官职。后来随着部落的流转,不忘崇拜山岳的传统,是故产生了四岳(以太岳部落为中心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最高峰,后演变成为官职,由部落首领担任),分管四座神山的祭祀。
九黎战败以后,其势大衰,但他们还据有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广阔地区。到尧、舜、禹时期,他们又形成了新的部落联盟。这就是史书上说的“三苗”,又称为“有苗”或“苗民”。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和鄱阳湖之间。尧舜时称三苗,春秋时称蛮。文献记载三苗“惟作五虐之刑”,最早发明了刑罚。三苗有“首”的习俗,即把麻和头发合编成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