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世界演义 > 第二十八章 周公摄政与三监之乱

第二十八章 周公摄政与三监之乱(2/2)

目录
好书推荐: 保卫萝卜1644 心经的故事 商界风云 网游之神级枪神 司茶皇后 无限之我们是妖怪 盖世武神 太后要逆天:将军请上榻 宠后之本宫无耻 永恒仙尊

bc1043年正月,周成王继承了西周君主之位,是西周代商后的第二任君主。成王年幼,仅有12岁。冢宰(族长)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摄政,替成王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

正月庚午日,周公要求各诸侯到镐京朝拜新王。

六月,武王葬于毕(陕西咸阳附近)。

秋,周成王服丧完毕,改元,换新服。

周公为使周成王尽快成长为一名有为的君主,还对他加强教育。因成王是君主,不便指责,所以周公便把自己的儿子伯禽做为周成王的陪读,周成王做得不对的时候,周公就把对周成王的教训、责罚转到儿子身上,使周成王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他的教育下,周成王终于明了许多为君之道,为以后治理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吕尚封齐建国后,相当多的时间是在镐京做周朝中央政权的“太师”,辅佐外孙周成王姬诵。他的大儿子齐丁公姜,也没有到营丘(临淄)治理齐国,而是一直在镐京担任虎贲氏之职,统领着王宫卫戍部队。

齐国开国后的三十余年,即周成王年间,营丘基本上由姜太公的三儿子丘穆公镇守。

周武王去世后,周武王的弟弟管叔鲜最长,按照兄终北及的惯例,他最有资格摄政,因此周武王的遗命被他认为是遭到了周公的篡改。

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不服周公的摄政之位。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吕尚、召公(shi,式)说:“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周公暂时稳定了朝政。

管叔等人与被他们监视的殷方武庚禄父勾结。

武庚禄父早就复兴商朝的野心,虽然仅名义上管制朝歌一城之地,但潜势力巨大,东方仍有大量忠于原商朝的奄等属国。两方一拍即合。奄国和薄姑国的国王当时劝禄父说:“武王刚死,成王年幼,周公被天下人怀疑,这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请举事!”

管叔鲜(姬鲜)、蔡叔度(姬度)、霍叔处(姬处)等三监伙鼓动帝辛之子武庚禄父一起叛周,历史上称为三监之乱,声讨把持朝政的周公。

这对刚刚建立三年多的周朝来说,是个异常沉重的打击。如果叛乱不加以克服,周王朝就会面临极大困难,周文王惨淡经营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功业就会毁掉。周王室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在王室内部也有人对周公称王持怀疑态度。

这种内外夹攻的局面,使周公处境十分困难。

周公见自己成为叛乱的借口,于是离开国都镐京,到楚先民居住的荆山隐居。这就是“周公恐惧流言日”的由来,历史上还有王莽时期的下句“王莽谦恭未篡时”。王莽平时表现得很谦逊,然而却篡位了;而周公平时摄政,表现得似乎很跋扈,但是流言一起,就马上退位,不想名声受损,实际上根本没有篡位的野心,说明人心的不可知。

因为楚国后来的影响力巨大,所以必须对其来历作一简要介绍。

据《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老童),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