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周公建立周朝直属军队(2/2)
很明显,伯禽并没有听众周公旦的劝告,并没有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但也因此,成为周礼的坚定奉行者,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鲁国是春秋时期唯一一个可以和周使用同规格礼仪的诸侯国。《礼记》里有记载“凡四代之器、服、官,鲁兼用之。是故,鲁,王器也,天下传之久矣。”虽然齐国的国力比较强盛,但是鲁国代表的是山东和整个中国的礼仪和文化,故山东的简称为鲁。也有将齐和鲁并称的齐鲁大地。
齐国和鲁国的治理方式完全不同,齐国奉行的是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吸收当地精英,国力较强,容易打开局面,国力迅速上升;而鲁国全盘照搬周礼,强行改变当地风俗,截断了本地人的上升渠道,导致建国初期斗争激烈。所以有人认为这是齐强而鲁弱的原因,当然齐垄断渔盐之利也是重要因素。
bc1040年,周成王四年正月初,周成王向太庙告捷。
之前周中央政权的直属军队不多,伐纣时的武装力量大多集中在三监手中,以监视商遗民,结果三监叛乱,损失惨重。
周公认为有必要扩建直属国家的武装力量,于是对三监的军队进行收编,又另建了一支八师(原来的牧野八师,由八个诸侯军队组成),主要由周人组成,驻守在以新筑的成周为中心的的河洛地区,戍守周天子,所以称为“成周八师”,由召公统领。成周八师大约二万人。主要任务是镇抚南夷。
周公将殷国的贵族迁往洛邑,取其精锐,与西周时期驻守商故地的军队(原三监军队)合编为殷八师,主要由殷人组成,大约二万人。主要任务是镇抚东方及监视殷遗民,后来随着诸侯分封而被分配给东方的各个诸侯国当中,但仍听命于周王朝。
同时,编制西六师,保卫以镐京为中心的周人兴起之地的西土,因位于西部,所以称“西六师”,主要由周人组成。
成周八师、殷八师、西六师由周天子亲自委派的大贵族担任指挥官。由此可见,周天子直接掌握的军队就至少有六万人,有效地保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四月,周成王品尝小麦之后,认为可以耕种,原产西亚的小麦正式成为华夏作物之一,得到官方推广,对农业生产意义重大,黄河流域成为小麦主产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