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世界演义 > 第六十九章 周宣王分封诸侯

第六十九章 周宣王分封诸侯(1/2)

目录
好书推荐: 保卫萝卜1644 心经的故事 商界风云 网游之神级枪神 司茶皇后 无限之我们是妖怪 盖世武神 太后要逆天:将军请上榻 宠后之本宫无耻 永恒仙尊

宣王在东线进展顺利之时,已经与西戎奋战三年的秦国国君秦仲,战死。周宣王召见秦仲之子秦庄公兄弟五人,给他们七千兵卒,命令其继续讨伐西戎。

秦庄公得到这七千兵卒之后,实力大增,击败西戎,周宣王封秦庄公为西垂大夫,加封大骆犬丘(陕西咸阳兴平市)的土地给秦国。

bc820年,周宣王七年,宣王命召穆公在谢邑(河南南阳)建造住宅、宫室、宗庙及都邑,开辟土田,命傅御将王舅申伯的亲属、家臣和私属迁居于此。

周宣王还亲自前往(今陕西眉县东北)为申伯践行,锡申伯命(赐予车马及玉圭),建立南申国,作为镇抚南方的军事重镇。周宣锡申伯命。

申伯不是申侯,申侯前面介绍过,是西申国(平阳,陕西宝鸡眉县,又称申戎)的国君,为侯国,而申伯是由宣王任命西申国宗室,也是宣王的母亲(申侯的妹妹)的弟弟(申侯的弟弟),即舅舅为南申国的国君,南申国(古称宛县,河南南阳市)为伯国。

申侯与非子所立的秦国在对西戎问题上为敌对立场,一主张抚,一主张剿,除了历史上的积怨之外,秦国主张剿,是因为其能够向西戎征伐,从而得地得人,扩张自身。如果西戎被招抚,则秦国失去大义,不能再随意扩张。申国与西戎为亲族,在西戎的影响力相当持久,所以与秦国的立场自然不同。

吕国也在同时被周宣王改封于申国以西。

同年,宣王命樊侯仲山甫前往齐国筑城,加强东方边境的防御,以防范淮夷。

仲山甫(父),樊国国君,姬姓,名穆仲,为宣王卿士(历代卿士名为副相,实为周王心腹及执政大臣),建立虞国的虞仲后人,被宣王赐食采于樊(历史上称为长安县,今陕西西安长安区),即樊国。这属于周朝的核心地区,足见宣王对其的器重。樊国为侯国。平王东迁之时,樊国随平王东迁至太行之南、黄河之北的阳邑(古称原城,夏朝都城之一,河南焦作济源市),因此又被称为“阳樊“。

《大雅民》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为周宣王时代的重臣尹吉甫所作,周宣王派仲山甫去齐地筑城,临行时尹吉甫作此诗赠之。全诗八章,每章八句,赞扬仲山甫的美德和辅佐宣王的政绩。此诗在说理中不时采用民间谚语、俗语,用词精当,还多用叠字,使诗歌既生动又入理,增加了表现力。

《大雅民》:

天生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