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埃瑞都第一王朝(2/2)
两河平原缺乏石矿和树,因此苏美尔的建筑都是泥砖造的,而烧砖需要大量木材。砖与砖之间没有灰浆或水泥连接。泥砖建筑随时间会损毁,因此它们过一段时间就得被拆除、铲平和重造。随着时间的延续,两河平原的城市因此不断抬高。这样的古迹被称为台勒。在中东到处都可以见到这样的古迹。苏美尔的庙和宫殿使用更加复杂的结构和技术如支柱、密室和黏土钉子等。现在人们能够发掘到西亚地区的文物大都出自这些台勒里。
埃瑞都位于是苏美尔各城邦中最南边的一座,是苏美尔人建设的第一座城市。
埃利都城内建有祭祀恩基的神庙(ziggurat),该神庙规模远大于其他苏美尔城邦的神庙。
埃瑞都遗址发现有南部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的宗教建筑──神庙,属埃瑞都文化。神庙平面为长方形,面积不大于4平方米,庙的一端有一突出部分,内安祭坛,庙堂中央另设一祭坛,门开在庙的另一端。紧挨着建筑物有圆形的献祭所或献祭桌,并有祭烧后残留的灰烬。
埃瑞都遗址的陶器分属不同的文化发展阶段。埃瑞都文化陶器以单色彩陶为特征,陶器多赭色,有时为棕色、黑色,偶尔也有红色,常涂以黄色和米色陶衣,纹饰主要是带状、斑马线、方格等几何形图案。哈吉穆罕默德文化典型的器物为深底碗、钵,器表多为紫黑色,略有光泽。欧贝德陶器则以半球形小碗及奇异的几何图案装饰最富特征。此外,在遗址中还发现有陶网坠、奉献于祭坛的小型容器等。
从出土的苏美尔泥版来看,埃瑞都在苏美尔人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大洪水”之前。
之后埃瑞都保持重要地位,但是在大洪水之后,埃瑞都化为废墟,不再出现任何王朝,后来发展起来也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城市存在。
二千数百年后,分别由j.e.taylor(1855),r.campbellthompson(1918)和h.r.hall(1919)在伊拉克南部叫abushahrain的地方发现遗址并率先进行发掘,最终在1946到1949间由伊拉克人fuadsafar和setonlloyd进行全面挖掘与研究,确认了这就是苏美尔人的第一座城市埃利都的遗址。
由于幼发拉底河改道、土地盐碱化和历史因素,埃利都约在bc600年左右被彻底废弃。
阿拉勒伽尔alalngar,统治时间:280年,bc4040--3760年。
bc4040年,阿拉勒伽尔建立埃瑞都第二王朝。
bc3800年前后,苏美尔文明还建立了许多城市,并演变为城邦国。
此时苏美尔人的分布范围有限,基本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巴比伦以南很远的靠近波斯湾的位于两河之间的苏美尔地区。
苏美尔人陆续建立了埃瑞都、巴德提比拉、拉尔拉克、西帕尔、欧贝德、舒鲁帕克、乌鲁克、乌尔、基什、库德、阿塔卜和尼普尔等十二座城市或定居点。这十二座城市绝大部分分布在苏美尔地区,最南端是埃瑞都,最北端是尼普尔。仅有拉尔拉克和西帕尔是唯二的阿卡德地区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