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季历之死(2/2)
文丁十一年(bc1113),周公季历讨伐翳徒之戎(山西南部),俘获其三大夫,声威大振。
季历率众击退周围的游牧部落,缴获了大量的财物,俘虏了许多俘虏,成为了显赫的大家族,巩固和发展了周部族在渭水中游(关中)的统治,许多诸侯前往归顺,使周成为商西部的一个强大的方国,势力发展到今天的河南西部。
文丁为此而感到恐惧,惧西方诸侯成为季历的羽翼,构成对殷商的威胁,决心抑止周的发展。
文丁命令季历到殷都献俘报捷,季历不疑有它,带着(姬)昌来到了殷向文丁报捷。
文丁赐以圭瓒、积匕,作为犒赏,加封季历为“方伯”,号称“周西伯”,使季历志得意满,季历误以为文丁仍然象他的父亲武乙一样信任他。
当季历准备返周时,文丁突然下令将季历囚禁在塞库,将(姬)昌囚禁在玉门。季历本来没有叛商的想法,被软禁的季历一气之下就绝食抗争,不久饿死。
昌为了发泄郁闷之情,辞以作歌,流传很广。早在古公父时期就已经有了灭商的念头,但是季历因为与商的联姻,实际上已经有了效忠商王武乙的打算,而昌更是武乙的外孙辈,与商朝有亲缘关系,更没有理由推翻商。可是文丁的所作所为又坚定了姬昌灭商的决心,以后昌的种种作为都是在为父报仇和灭商作准备。如果季历没有被杀,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季历反商,提前推翻商的统治,但从季历的忠心来看,这个可能性不大;而另一个可能是周不会再有反商的决心,而成为商王朝的忠心拥护者,这个可能性更大,毕竟姬昌的母亲是商朝王族。
屡历战功的季历无故被诛,各国诸侯都感到愤愤不平,在周朝臣民的强烈呼吁下,各国诸侯联名请求释放昌。
家庭关系
父亲:古公父(周太王)
兄:吴泰伯、仲雍
儿子:周文王姬昌、虢仲、虢叔
孙子:伯邑考、周武王姬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叔武、霍叔处、康叔封、冉季载等
文丁十二年(周文王元年,bc1112),此时昌已经四十岁,文丁顶不住压力,加上能征善战的季历已经被杀,谅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昌不可能再对商的基业产生威胁,于是昌被释放回周国,在昌被释放回国后,不久即被拥戴为周国的国君,因为季历死前被封为西伯,姬昌也袭爵为西伯,后人所指的西伯侯即为姬昌。这一年有凤鸣于岐山,似乎预示着昌的时代即将到来。
文丁十三年(bc1111),文丁在暂时解决了周国对商朝的威胁后,含笑而逝。
文丁有三个儿子,长子箕子,次子帝乙,三子比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