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世界演义 > 第七章 九鼎迁洛阳

第七章 九鼎迁洛阳(1/2)

目录
好书推荐: 保卫萝卜1644 心经的故事 商界风云 网游之神级枪神 司茶皇后 无限之我们是妖怪 盖世武神 太后要逆天:将军请上榻 宠后之本宫无耻 永恒仙尊

这两种说法,前者的逻辑符合儒家,后者的逻辑符合法家,而当时魏国为法家当权。当时诸子百家纷纷用上古的故事来佐证自己的学说是正确的,所以大量编造上古历史。所以当时的资料真假掺半。

笔者由这两种说法得出几个结论:

第一,伊尹没有杀死太甲,而放之于汤的墓地,不像是意图篡位,而摄政是真实的,但是其的权利欲望也一定很大,只是没有篡位的野心;

第二,伊尹大权在握、且治国井井有条的情况下,即使太甲离开流放地,也不大可能得到臣民的支持,因为没有足够的威望抗衡治国三十年的宰相伊尹,所以说他攻杀伊尹似乎实力不够,贸然出击,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第三,《尚书》中明确提到了其复位的时间太甲三年(bc1657)十二月朔(初一),提到了明确的日期,比《竹书纪年》清楚,所以其也有一定的根据。而《竹书纪年》中记载的时间为太甲七年(bc1653),没有说明具体的日期,或许是亡秩了。复位的时间,笔者将两者结合得出太甲七年十二月朔。

由第三点再结合《竹书纪年》,则可以推断:

太甲杀死伊尹的时间应为复位之后,其表面上感激伊尹的匡扶之功,其实早已怀恨在心,且君弱臣强的局面是不可能持续太久的。其只是在等待时机,直到复位成功一段时间之后,其处死了伊尹,收回了大权。但是由于伊尹的功劳太大了,无过被诛,出现天象大雾三日,说明百姓和臣民对其的缅怀,所以太甲不得不将伊尹的田地分封给他的两个儿子,以安抚朝臣和百姓。

伊尹死后葬于虞(河南商丘虞城县)。

伊尹生前写过许多文章,《汉书》录有《伊尹》五十一篇,《伊尹说》二十七篇,早佚。《玉函山房辑佚书书》有《伊尹》一卷。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有《伊尹》零篇六十四行。

太甲十年(bc1650),伊尹的灵位被以太牢之礼迎入太庙隆重祭祀。

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诸侯祭祀只备羊、猪,称少牢。所以有时太牢专指牛。天子除祭祀天地、社稷外,一些小的祭祀也可用少牢。

刚开始祭祀的时候,天地一片明亮,说明祭祀伊尹的行为得到神人同贺,也说明公道自在人心。

虽然伊尹被处死了,但是太甲的流放生涯并没有白废,体会了贫民百姓的生活,并没有改动之前行之有效地由伊尹建立的制度,并且还积极完善。其的做法类似于处死商鞅的新上位的秦王,其处死商鞅不是因为反对他的做法,而是不能处于君弱臣强的局面,这是国家祸乱的根源。这开启了历史上诛杀权臣的序幕,主弱臣强,不管臣是否有夺位的野心,臣都有取死之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