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我们的80年代 > 第一一五章 鸡毛换糖

第一一五章 鸡毛换糖(2/2)

目录
好书推荐: 萌妻捕灵人 重生之自主汽车梦 勇者的业界日志 斗破之忍术系统 豪门重生:法医娇妻别黑化 重生都市仙君 校草求扑倒 穿越纨绔做城主 疯狂游戏开发商 混吃等死的穿越者

有时候换糖师傅的箩筐里面还会带上毽子、小剪刀、指甲刀、口哨、擦炮、气球等孩子们喜欢的小玩具,这些东西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小物件。

李良听的入神,不由得手里的活也慢了下来。

一旁的李双柱看着儿子的样子,还以为他也想吃麦芽糖了,于是笑着说道:“良子,你快把这里的鸡毛收拾一下,拿出去换点糖!”

李良闻言哑然一笑,不过也没有拒绝,他用家里的簸箕将爸爸拔下来的鸡毛装好,提着簸箕就出了院子门。

巷子口,一个穿着一身旧棉衣的换糖师傅,正弯下腰,握住铁片和小铁锤,叮、叮、叮,轻轻敲出一小堆花生般大小的小糖块,装进一个小塑料袋子里。

一个小孩拿着一袋子麦芽糖,高兴的离去了。

张俊杰就在人群里,李良走了过去,张俊杰看见了,高兴的喊道:“良哥,我家今天杀了两只鸡,能换不少糖呢!”

李良不着急,他在一旁看着换糖师傅忙碌,在忙碌的叮当声中,围着换糖的孩子们越来越少。

张俊杰换到了一袋子麦芽糖,拿出一块递给李良吃,李良摆摆手示意不用了,自己也在换糖。张俊杰嘴角嚼着甜丝丝的麦芽糖说道:“良哥,这糖可甜了!”

等到孩子们散去,李良才走上前对换糖师傅说道:“师傅,我这是两只鸡的毛!”

“好!”

换糖师傅接过李良手里的簸箕,将里面的鸡毛倒进箩筐里,接着就要敲糖。

李良好奇的问道:“师傅,你是哪里人呀,大过年出来换糖辛苦咯?”

换糖师傅一边认真的敲着糖,一边回应道:“我是温洲易武人。”

“温洲,离这里好远呀?怎么这么大老远的跑道我们这里来换糖?”李良故作惊讶的问道。

其实有关易武人鸡毛换糖的事情,李良上辈子有所了解。

易武人的“鸡毛换糖”及其历史文化的发展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但它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60、70年代,鸡毛换糖成为华夏的被打击对象,说鸡毛换糖是“弃农经商”、“投ji倒ba”、“ziben主/义/尾巴”,与全国禁令相抵触,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那时,易武像其他地方一样,成立了“打击投ji倒ba办公室”,把那些在街上手拎蓝子叫卖的和摆地摊的赶得“嘭嘭”飞,禁止换糖人外出鸡毛换糖,人要抓,钱要罚。

但是,易武即使在文/ge这种割ziben主/义/尾巴,严厉打击投ji倒ba的时期,换糖人外出鸡毛换糖依然盛兴,那时易武下面的一个廿三里镇,仅该镇外出鸡毛换糖的人员多达五千余人,经营范围不仅涉及到浙周边的赣、闽等省,而且扩展到全国各地。

随着华夏市场化取向改革和商品经济的活跃,易武人在原先鸡毛换糖小百货销售基础上,进入了开拓专业市场和专门经营小商品的新阶段,在七十年代中期,易武廿三里镇就出现了几百个经营小商品的地摊,并于七十年代末形成了中国第一代小商品市场。

但由于政策的限制,易武人鸡毛换糖队伍的真正壮大仍是举步维艰,直到1979年3月24日,时任中共易武县委秘书的杨守春在《浙省日报》第二版发表了《“鸡毛换糖”的拨浪鼓又响了》一文,给整个易武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

该文是全国第一篇报道义乌“鸡毛换糖”意义的新闻稿,被盛誉为“易武小商品市场的第一声呐喊”,第一份“为民请命书”。

目录
新书推荐: 世界之主,从道童开始 肝成武圣! 深渊入侵:文明守望者 从炼器开始在斗破修仙 长生从先天蕴骨功开始 这个地下城长蘑菇了 狗头人的巫师日志 练气千年,方知是封神! 鲸落封神 爱徒云韵被逼婚?我杀神归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