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零章 农民苦与累(2/2)
李家的库房很大,里面分成了两块,靠里的是已经晾晒好的稻谷,一横一纵堆放的整整齐齐,这一堆最多,看起来有百来袋的样子;靠外的是还没有晾晒好的稻谷,这已经不多了,李良数了数,大概还有十几袋的样子。
“哎呀,我们的运气真是太好了!”李良的奶奶看着终于暴落下来的雨滴,笑着说道。
夏天的天气热、气温高,如果稻谷沾到了水,就很容易发芽。家里现在还剩十几袋稻谷没有晾晒,幸好收割的时候天气好,这些谷子比较干燥,暂时在家里放几天还行。那些已经晾晒过一遍就不要紧了,可以在库房里面放置很久的时间。
“奶奶,咱家种了多少亩地呀?”李良问道。
“大概有20多亩吧!”奶奶说道,“还有几块地不好上水,就没有种!”
“婶婶,我刚才数了数,库房里面大概有一百多包稻谷,20多亩地,打了一万多斤谷子吧?”李良继续问自己的婶婶。
“应该有吧,一袋稻谷大概八九十斤的样子,具体多少袋,我也没数过。不过这些稻谷呀,可不全是自家的,还要交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公粮。”孟青秀淡淡的抱怨道。
李良的奶奶也抱怨的说道:“哎,虽说去年村里把田地都分给我们各家各户,但公粮、统筹什么的,也变成了要我们自己去交。交完公粮,家里也剩不下多少粮食了!
现在你叔叔婶婶听你的,承包了后山,种植了油茶和猕猴桃,还养了鱼养了猪,但愿能够多赚点钱。不然就太划不来了,你不知道你叔叔婶婶每天有多累。每天一大早就要去山下给猪打猪草,喂鱼;家里二十多亩地还要照看,我和你爷爷都老了,也帮不上什么忙。”
后世有一首另类的歌曲,唱的就是农民的苦与累。
农民苦、农民累,干点农活真受罪。弯着腰还驼着背,那叫一个不是味。早晨凉有露水,湿透裤脚冰着腿,中午热的汗夹背,饿着肚子饿着胃。夕阳落,身疲惫,浑身酸痛难入睡。
农民苦、农民累,干点农活真受罪。苦也罢累也罢,多少农活咱不怕。劝市民别嫌贵,体谅农民的苦滋味。
李良的奶奶说的就是农民的苦与累,以及压在农民身上的“苛捐杂税”!一是农业税,也就是俗称的公粮,这是交给国家的。二是统筹款,这是交给乡镇政府,主要是指教育附加费、计划生育费、民兵训练费、民政优抚费、民办交通费等五项统筹,主要用于乡镇教育、卫生、广播等事业。三是提留款,是指交给村社集体的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其中公积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植树造林、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和兴办集体企业,公益金用于五保户供养、特困户补助、合作医疗保健及其他福利事业,管理费用于村干部报酬和管理开支。
这些农业税和统筹提留款,就像旧社会的三座大山,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除了上述三座大山以后,农民往往还要承担集资款项,主要是交通方面的,如村级公路集资、乡镇公路集资,高速公路集资等等。
这年代的乡镇、村社等基层组织就像跗骨之蛆一样,在农民身上吸血。农民们辛辛苦苦一整年,换来也仅是温饱而已。所以等到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沿海地区工业兴起以后,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民工外出打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