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价格双轨制危机(2/2)
8月中旬,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价格、工资改革方案。
1987年价格的形势已不容乐观。在上年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7.3%的基础上,1988年又连月上涨,7月份达到19.3%。
在物价已经大幅度上涨、通货膨胀预期已经形成的情况下,中央突然提出要搞物价、工资改革闯关。
结果,1988年8月17日,政治局会议通过物价、工资改革方案,第二天公报一发表,立即引起城市居民恐慌,掀起了全国性的挤兑和抢购商品风潮,物价大幅度上涨,被迫进行治理整顿,不得不再次对国民经济进行大的调整。
尽管还有不同的意见,中央最高层最终还是下定了1988年要闯价格关的决心。从4月开始,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相继出台了。
4月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猪肉、鲜蛋、食糖、大路菜四种副食品的价格补贴由暗补改为明补。过去,国家财政补贴给商业部门,以保持这四种副食品较低的价格。现在补给居民,同时把价格放开。结果,猪肉价格上涨了50%-60%,鲜菜价格上涨了31.7%。
“厕纸凭本限量供应,一人一月一卷,怎么够用!”北平的老太太牢骚。外地进京人员听到这种议论气加三分:“你们好歹一月还有一卷,我们来京上厕所用什么?”
这是今年4月前后北平出现第四次“厕纸危机”时,在首都街头发生的真情实景。
早在50年代,北平首次发生“厕纸危机”,周总理急民众之急,为解决厕纸问题提笔作过批示。70年代的“厕纸危机”,先念同志又亲自过问。
1986年国庆前后首都市场的卫生纸再次告急,不得不把零售价格由每卷0.15元提高到0.20元。但是,16个月之后,“厕纸危机”又发生了。
这次危机来势之猛、延续时间之长,远远超过了过去的几次。居民为买到一卷卫生纸四处奔波。到3月底,卫生纸已在首都的城近郊区大面积脱销,就连五六角一卷的中高档卫生纸也难见到。
厕纸居然也成了首都居民议论的中心话题。出于无奈,北平不得不作出临时决定:厕纸凭本限量供应。
涨价先是从火柴开始。今年春节前后,jx八家定点火柴生产厂产量普遍下降,城乡市场火柴紧俏。3月1日,部分食品和工业品调价措施出台,一些个体户纷纷率先提高火柴价格,一些国营、集体商店很快仿而效之。
与此同时,部分生产厂家趁着火柴紧张,也趁机提高火柴出厂价。南昌有家火柴厂将300多件(每件1000盒)火柴以零售价卖出,这些火柴流入市场后,便又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了消费者。
火柴涨价,引起了连锁反应。于是,烟酒、蔬菜、丝袜、奶粉、煤制品、卫生纸、牙刷、牙膏等,从吃穿用商品到学校收费、自行车停车场收费,乃至个体摊上的修理费、服务费,纷纷上涨。
在nc市,绕道涨价最严重的是煤制品。还有一种情况是囤货待售。一些商业企业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闻风在调价前将紧缺商品囤积不卖,调价后投放市场,以时间差牟取价格差。
涨价风刮起之时,抢购风便往往相伴而生。而且盲目抢购无论产品质量,简单的说就是有就要,给就买。
山城矿山机械厂供应科某员工花1950元在石坪桥第一建筑公司劳动服务公司购买了一台杭/州产西湖牌155升电冰箱,既无保修单,又无说明书,使用不到三天,内部出现裂纹,连修理都找不到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