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雁翎锯苗(3)(2/2)
火势还在顺着沾着露水、血迹的荒草挣扎蔓延着,地上十六具尸体一动不动,袁镜仪俯身看了看,显然尚燕虎都一一补过刀了。
谱上言:黑夜烈风休行路,行路必有祸与凶。镖队风夜强行已犯忌讳,如今三队首领均不在侧,这更是行镖大忌。戴问雄对袁镜仪招呼了一声,二人拨转方向,迅速返回。
戴问雄一路牵挂的自然是镖车的安全,而袁镜仪想的,更是几人的刀法。古人制艺,必立一意。虽然都是用刀高手,但刀型不同,刀法便不同。但大道归一,这几个人的刀法追求又几乎相当,包括那个一直不曾留意的矬子都是以身运刀。身催刀往,步追刀向,刀随身转,身带刀回。
长虹的刀就是寻常的牛尾弯刀,衙役配刀便是这种。刀头宽阔,刀尖上翘,刀柄反弓,曲势张扬。这是清后的制式,比军营配备的顺刀轻一些。因为把握趁手,重心在前,劈砍起来非常得劲。
雁翎腰刀在过去多为配合盾牌入阵之用,刀法倒是其次,重要的是出刀时机。牛尾刀刀身弯曲,不如短柄直刀更适合在盾牌下来往,所以不被战阵采用。但牛尾刀重心比倍最好,可以在抖旋之间打出斧劈的手感,相对直刀演化的雁翎刀、柳叶刀有着另外一种优势。又因为携带方便,实用灵活,在镖局、武馆等民间的武者手中非常流行。
因为刀型的原因,便多了许多独有的技法。单是出刀法,就因为如腰挎、手提、背插、肩扛等安置方式的不同,而有了许多的方式。这又是寻常兵士不易发挥的,所以更适用于绿林使用。
长虹的刀法叫“青龙摆尾刀”,一路下来许多腕子崩剪出来的刀花,随着身势摇头摆尾的。看着花哨,实际杀机四伏。长虹爱用**哨子,实际是这路刀法跟哨子棍法同出一路,靠着腕子的变化,使得一把刀兼备了两节的打法。
尚家用长刀,奥秘就有前手转到了后手,后手控把,前手配重,有时指头的一勾一贴、一扶一搓,差之毫厘,杀法威力就有了天壤之别。
能琢磨到这一步的刀客都很少,别说达到圆转自如的境地了。除了实战感悟,更要有高人传授,而且对天赋秉性也有所要求。心不正思路就不正,如此劲路就不正,再长进也只是末技的长进。
是不是高手,换做用剑就试出来了。剑是两面开刃,中正修长、端直刚毅,翻转间须要照顾八面,起手要求就很高。如果长进的只是轻巧的技术,再用上轻巧的兵刃,技法上几乎就剩下了跑动突刺了。
天地万物,都可按三节思考,兵刃追求的,也是三节的灵性。进入化境的老剑客,便能做到“运用四两破千斤”,看似不动,却满含杀招,让对方无从下手;轻易一动,又能化解凶险攻势;随意击刺便能创造战机,伺机一刀又能制敌手于死地。能有如此本领,运剑的功力便是根基,如此一剑,才能做到虚实兼备。
长剑、长刀技法上,相对经典制式朴实简练,而且规矩严谨,用不好笨拙呆板。但它却是历代大家在战场上考验、提炼出来的,确是返朴归真的大智慧。
实际原传刀法就是几个大势,随着身法、步法的长进,逐渐和顺流畅,神气淋漓,继而合乎山川大河的韵律。只是易学难精,这道理跟古传心意拳很像。
通过方才的观察,袁镜仪感觉,方才那个小矬子很像是当初袭击自己那人。当时恰好是盛昌的人马巡夜,回忆吕衣凌当时的举动,似是故意放跑了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