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平安(1/2)
魏轩朗与陈鸳淑在茶楼用过午膳后,便亲自送她回府,神奇的是,陈鸳淑能与他聊了起来。
其实魏轩朗如何终究是个孩子的模样,能说出京城近来的八卦,也能提提诗词歌赋,偶尔还会说说冷笑话。
十分有趣之人,陈鸳淑觉得能放心些,这好似是她重生带来的蝴蝶效应,别无他。
看来,是她多疑了,但待魏轩朗此人得适当地止乎礼,毕竟,如此一人过于危险。
不过好在家里人皆去宫里吃宴席,没人知道是魏轩朗送她回家的,万幸。
时到长兴十三年八月中旬。
“小姐,您听说了吗?恒州发水灾了。”清晨时,夏竹给她绾发时说道。
陈鸳淑知道,上一世因这恒州水灾,太子李朝阳忙得焦头烂额,大哥还同家里人抱怨过,这些天来太子的脾气暴躁,而此事过后不久便是她入东宫,时间过得有点快,但她坚决不会在某些事上重蹈覆辙。
“哦?严重么?”陈鸳淑点个发簪,问道,模样漫不经心似的。
夏竹将发簪插在绾好的头发里,道,“应该很是严重,”语气笃定,“听闻太子要亲自前往赈灾。”陈鸳淑挑眉但未说什么,掩下一切情绪。
太子妃刚入东宫门,恒州便发生大水灾,真的是不幸啊!
陈鸳淑内心感慨几句,便不接话了,任由夏竹叽叽喳喳地讲话。
墨发三千,年华正是芳好时,加上这夏竹手艺,真是颇为惹眼。
虽然比不上魏轩朗那赏心悦目的美,但陈鸳淑自认为自己也是漂亮的,毕竟她可是除去司马燕芙外曾经稳坐世家小姐淑女榜的榜首之人,因此她对自己的外貌很是自信。
八月的京城白日里炎热,夜晚里还带着丝丝凉意,无法感受六百里外恒州人民的煎熬。
已往若发生此等事情,李朝阳应当是吃喝不下,得在勤政殿里熬通宵。
陈鸳淑认为李朝阳算不上是好夫君,但绝对是个好君主,若非如此,她才不会想是否是提醒他人防范魏轩朗。
可她言小人微,人也不一定听她的,还可能会让事情更糟糕,且李朝阳不一定像前世般年轻时期能洞察秋毫,因此她待魏轩朗才会多一份不可多察的戒心。
但李朝阳如何,毕竟还是李朝阳,陈鸳淑与家人用过早膳后,宣旨的太监便来了。
圣旨内容简洁明了因太子身体不适,陈居行代替太子前往恒州赈灾,派了三个助手何子安与陈居安还有魏轩朗,与其同行,因事出有因,故此,许后日出发。
看来太子与皇帝李重裕还是十分重视陈家的,尤其是陈先允一脉。
不过陈家嫡系也就陈先德与陈先允还有陈先旭一脉,陈先允之父是独子,而先是娶了一妻一妾,妻子病逝后,便娶了陈先旭之母,即是陈鸳淑那便宜奶奶,而陈先允还有一庶出的哥哥,名陈先喜,因此陈先允排行老三,但在论嫡出时排老二,所以年轻时被戏称“陈二公子”,而陈先允还有一同胞姐姐,名娇娥,嫁于一三品外放武官,家庭幸福,陈先允当初外放时便趁着途径怀州时与同去的陈先德一齐去探望过,说起来三兄妹也是四五年没相聚了。
因此陈先允在接旨后,特意嘱咐陈居行
“燕羽啊,为父多年没见你姑姑了,你姑父也在恒州任职,去时,必定要多加关照,为父也就这么一个嫡亲阿姐了。”陈先允说得惆怅。
陈居行应答道,“是,孩儿谨记。”说起来他好似未曾见过这位姑丈在他出生前他姑姑便嫁人了,而路途遥远,她也未曾回来过。
身为长子未曾见过,自然别提陈居安他们三个了。
“也不知这么多年了,姑姐过得可好?”何婉谈起着小姑子多为感慨,若非家婆的见钱眼开,这小姑子也不至于下嫁给当时才是六品武官的刘棋,这么多年了,不易。
“当年见她,尚可。”陈先允眉眼间充满怜惜,母亲早逝,他与兄长未能尽职地守护姐姐,愧对九泉之下的母亲。
一提到她这个素未谋面的姑姑,她的父亲就一脸哀愁,陈鸳淑有些好奇这个姑姑的模样,毕竟她上辈子到死也未曾见过这个姑姑。
话言几句,陈居行便下去准备了。
而陈鸳淑的母亲何婉便拉着陈鸳淑外出去寺庙求个平安符。
陈鸳淑本不想出门,但惜母命难违。
坐在马车上,陈鸳淑时不时动动这,动动那,有些不自在,她娘亲的气场果然太足了。
此次带出来的是冬梅与春绘,她们这些婢女坐在后面那辆马车,而他们的目标是郊外怀安山的寺庙,那寺庙香火极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