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鸡毛蒜皮也是大道理(2/2)
这样想着,宁如意更觉得她刚才说的话是对的,自己怎么也不可能喜欢上这么一个人。
“我不懂你。”宁如意实话实说,“我就觉得你很坏蛋。”
何安在无奈,摇了摇头。
“难道不是吗?这边一个,那边一个,但是最后只能跟眼前这个。”
宁如意指了指自己,这一个,那一个没有明说,两个人心里清楚。
何安在叹了口气,又坐下来,“我没得选?”
宁如意耸了耸肩,“你没得选,我也没得选。”
何安在一本正经道:“这就是大道吗?”
宁如意突然沉默了,站在那里,幽幽道:“这就是大道。”
“大道可真无情。”
少年的话轻飘飘,没有一丝重量,反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随后何安在眺望远方,轻轻笑道:“这样也好。我也有借口了。”
少年起身,一步步慢慢走远,与宁如意就这么擦肩而过。
他抬起了手臂,轻轻挥手作别。
在好几天前,有个白衣剑客也是如此。
少年突然有些羡慕他,羡慕他碰到什么烦心事都可以一剑斩了,羡慕他不用按别人做好的路一步步走,羡慕他可以那么专心的去爱一个姑娘。
“宁姑娘,你说的对。”
“我真的是个坏蛋啊。”
他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小路的尽头。
这些话很轻,是说给自己的。
宁如意收回视线,看着那老树根楞楞出神。
“大道是挺无情的。”
她突然觉得这个少年并不是真的一无是处,最起码还懂些大道理。
以后碰到打不过的,让他去和别人说一些听不懂的大道理也不错。
要不以后我也学点道理?
姑娘体内游走灵气,在全身经脉游曳,澄净若琉璃,躯干经络伸展舒张。
最终悄然没入金色的脊柱内,有奇怪的文字悄然闪烁,像是打了个招呼,不咸不淡,不疼不痒。
灵气无垢,流转大道蕴意。
若是何安在能看到这般景象,一定会诧异万分。
因为他也有这样一条金色脊柱,和那诡异的文字。
········
········
陆茗娴站在高楼的顶尖,有山风吹拂,衣角飘然,猎猎作响。
此时迎风伫立的青衫儒士捏着一卷书,哪里还有半点书生气?
陆茗娴望向远处的天空,骤然亮起的那一点光芒,哪怕是隔着那么远的距离,仍然十分夺目,绚烂刺眼。
李绣春提着灯笼,皱着眉,苦着脸说道:“先说好啊,别在我这儿闹腾,我这里经不起。”
陆茗娴不说话,远处的亮光愈来愈近,那是一道粗壮如龙的纯白剑气。
哪怕是隔着那么远,飘了那么久,依旧是充满锐气,仿佛悠悠沧海桑田一般,流淌着岁月的气息。
陆茗娴洒然一笑,快意极了。
他抖了抖衣袖,高高跃起,手中书卷若春秋万千,劈头盖脸的砸下。
没有照耀天地的光辉,没有毁天灭地的灵气。
但是就是这风轻云淡的一下。
李绣春手中灯笼的烛火摇摇欲坠,在拼命地摇曳,最终随着扑的一声轻响,那盏已是百年没有熄灭的灯笼,暗了下来。
“变态啊变态啊。”李绣春愁眉苦脸,摇头叹息,“都是变态。怎么都这么厉害。我这个圣人是假的吧。”
“这么多天没见,你的剑倒是长进了不少。”陆茗娴立在空中,眺望着不远处。
一道白衣身影随着璀璨剑气而至,有气急败坏的声音传来:“陆茗娴,今天我必须要一个解释。必须。”
青衫儒士微微笑着,视线落在白衣剑客身上,“你这样子,倒像个被我辜负的小媳妇了。”
姜初一眉头青筋直跳,加重力道,握紧手中长剑,微微道:“十年磨一剑,我问你,何安在到底是怎样的一把剑?”
月色不算美,气氛有些冷。
将这一切收入眼底的李绣春瞬间觉得一个脑袋两头大,他讪笑道:“山风冷,我们下去说?”
陆茗娴点点头,“你之前不问,我不讲,你问了,那就告诉你。”
姜初一没好气的收起剑,道:“走。”
··········
··········
纤纤玉指沾染在水面,带起点点茶水,轻轻在桌上画起来。
那一点滴的水珠在触碰到桌面时,仿佛老鼠偷油打翻了灯台,蜿蜒四散。
一张地图,清晰浮现在眼前。
“修仙,修仙。修到最后,就是为了一个仙字。”
“九州大陆,十万大山,函谷关外之所以连年征战,不就是为了一个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