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九一之小作家 > 转载:教育难题的意外答案——罗辑思维

转载:教育难题的意外答案——罗辑思维(2/2)

目录
好书推荐: 光明王国 重回六零年:娇妻的奋斗生涯 无敌升级外挂 玄清记 女法神的冒险物语 穿越为尊 柔情霸爱 花都最强医圣 重生攻略男神之撩汉秘籍 三国有武神

可是我们现在社会的教育呢,我们是单向的智商教育,而不是情商教育,情商教育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伙伴在一起,去游戏,去做活动,去做文娱活动,去做愉悦的事情,去彼此之间进行协作。而现在,我们从小学开始就是一个残酷的战场,还好意思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吧!如果单项的智力教育又是一个激烈的竞争,请问情商怎么培养?更何况孩子也没有时间,所有的家庭只要有孩子上学,这个家里最忙的是孩子,而不是大人。情商是需要时间的,所以你看,从智商教育转移到情商教育,这是进化史和现代文明状态给人类提出来的挑战。

什么时候我们能完成这步跨越呢?这是一个,还有一个,创造力,我们所有人都知道创造力好,可是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创造力好什么啊?那个叫变异。人类或者说所有生物最好的策略,是遗传,而不是变异,因为大自然已经把很多适合你这个物种生存的性状,都给你刻在基因里了,你只要模仿,只要重复就可以了。一只小老虎学好自己妈妈怎么捕食,够了,创什么新啊?创新那是危险,那是变异,99.9%的变异都是要被淘汰的,只要很少能够对种族、物种的繁衍起到作用,而且能够延续下去。

所以创新是一种非常稀缺的人格特征,美国研究创新的学者做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统计,比方说把人类历史上很多创新人物给他搁一块,然后一统计,发现一个特征,他们在十岁的时候,有四分之一的人双亲都死去了一个,到了20岁的时候,有一半以上的人双亲死去了一个。说白了,什么意思?就是有奇才异能的、有创造力的人,是家庭不幸福。家庭不幸福,问题家庭的孩子通常是两条路,一条是上街当流氓,强奸、杀人、撒谎、吸毒;还有一种,成为我们刚才讲的奇才异能之士。

你说哪个概率大?当然是前者概率大了,所以我们在很多研究创造力的时候发现,比方说还有一个实验,人类目前七个领域的最杰出的人,发现一看,无一例外都有一个特征,这些人跟家庭成员相处有情感障碍,比如说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年轻的时候,就愿意独处,这种独处的方式,导致他后来的无数次婚姻一次都不成功,他跟自己的孩子相处得也不好。甘地、弗洛伊德这些人,跟自己的家人都没法相处,这些特征,为什么?因为他怪人嘛!他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很多东西,其实回到一个原点,什么叫创新力,创造力就是这个人是个怪人,甚至在别人看来极端的精神病人,所以很多人说左撇子的人有创造力,你能找到一堆左撇子,毕加索、弗洛伊德、爱因斯坦,这些人都是左撇子,创造力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异类。这话可能不好听,但是你从进化史一看,它就是如此,这就是底牌!

那请问,怎么培养创新力啊?很多学校高举大旗,创造力培养学院,请问怎么培养创造力?要知道“创造力”这个词,它创生出来之后,你就会发现,他既不可测量,也不可识别,更不可培养,如果你能测量、能识别、能培养,那还叫创造力吗?创造力在它发生的那一瞬间,你根本就不知道这叫创造力,比尔盖茨退学的那一刹那,所有同学都嘲笑他是傻子,这才对,他才叫创造力;乔布斯一定是一个性格特异的人,这才叫创造力。

所以如果这样去理解创造力,我们还要培养创造力的话,那教育该怎么转型?很简单,不干涉,不要去试图培养创造力,给选择,造环境,让他想要什么可以更轻易地、低成本得到即可,这就是好的教育。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呢?用一句土话说,伺候地太勤,老想干涉,我看着你,我怎么给你搞点创造力,你怎么知道你能给他创造力呢?我们人类只能搞清楚怎么毁灭创造力,我们现在没有能力搞明白,怎么培养创造力。所以根据郑也夫先生的判断和学术上的研究,等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从智力教育,变成了情商教育,等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从过度干涉地、伺候地太勤的教育,变成一种袖手旁观似的,更温煦的,看故事的,旁观者似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

罗胖死磕书目:

《吾国教育病理》郑也夫著——独子政策是高考热无法降温的根源,过度复习是摧毁创造力的利器。

罗马士兵

不懂女神12

楼主辛苦

天天happily

一罗筐3

【第三段】刚才我们介绍的,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深刻观察。这本书,拿错了(是罗胖故意的,哈哈^_^),这是《罗辑思维》的书,这才是郑先生的书。那好,接下来咱们就夹带一点私货,说说罗胖个人的观察角度。

有的社会问题的解决就是这样,原来觉得这是难题,一路往下奔,觉得解决很难,可是突然之间就解决了,比方说十九世纪末期,国际上很多大城市,伦敦,巴黎,都为马粪问题感到苦恼,那么多马车,马粪太多了,要解决清扫问题,这个问题最终解决了吗?不是,是马车没有了,变成了满街的汽车。

所以很多社会问题的解决,不是问题解决了,而是问题本身消失了,今天我们讲中国的教育问题,会不会重蹈这个覆辙呢?我觉得很有可能,为什么?罗胖又要说自己的看家菜了,因为互联网,很多人说,你罗胖子对互联网就是拜物教,什么是互联网都是好东西。我慢慢说,你听有没有道理。

原来我们的教育,就像郑先生说的,是军备竞赛,每个人都要往金字塔顶去跑,可是互联网,这个金字塔顶崩塌了,在北大门口混的芙蓉姐姐,混的比北大毕业生要好;在北影厂门口,逡巡的王宝强,比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毕业生要好。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原来那个塔,是所有人的晋升之途,这个唯一性丧失掉了,而相反,原来在那儿拼命竞争、拼命竞争的人,却突然发现,怎么回事?本来不是说好了吗?博士生有吃有喝,吃香喝辣,“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怎么现在博士生找不到工作?在学校期间,最好的学校给八百块钱补贴,然后到毕业的时候,找个两三千块钱的工作就不得了了,怎么会是这样?

就是这样,因为互联网时代,不是只有你那个金字塔才是竞争的战场,到处可以有个人的崛起,你如果要想明白这个,出门左转,看罗辑思维以前有个节目,叫《躺倒也能当英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到处都是竞争的战场,那个唯一的博弈战场,突然碎裂,崩塌掉了,那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原来的教育军备竞赛变得不再重要,整个学校制度存在的可能性,都会有人提出来质疑。

那这个情景有点像什么呢?我还记得当年我在北京广播学院,现在叫中国传媒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学校搞过一个拍卖会,最后学生可能搞笑,拿着一本思想品德教材,大概是那么个东西,破破烂烂的一本书,原价两块多。拍卖老师比较有水平,给大家讲了一段话,说:这个思想品德教材怎么怎么好,然后学生就起哄,叫价吧,两块钱,三块,五块,一直在叫,所有人都开始加入这场欢乐的竞争,最后叫到120元。有一个非常尖利的女声叫道,120元,全场突然静默,然后突然一个声音悄悄地喊起,慢慢成节奏地,全场在喊着这个声音,什么?“傻x,卖给她,傻x,卖给她……”。这就让我想起了,今天仍然奋战在博士生考试现场的,那些可怜的竞争者们,他们在竞争一个,已经被众人抛出了的山头,这个太悲哀了,互联网解构了传统社会的中心化结构和金字塔的竞争场景,所以军备竞赛还会持续吗?我怀疑。

那第二点,互联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知识压力,传统的工业社会它为什么得分科,为什么得造这么多金子塔?因为工业时代创造了大量的知识,想做通才已不可能,每个人你必须是专才,进入大学的学科分类,然后一座塔一座塔,每个人各爬一座,你在刚开始就得想好,然后去爬,这是学校教育那种体制化、那种僵硬的体制的源头。

可是互联网时代,你会发现这么爬有点不对了,因为知识存量更庞大,庞大到甚至已经溢出了用文字、用书本、用演算、用纸张承载的程度了。我还记得在美国,有一个学者,做了一个研究,他把人类历史上所有奇才异能之士,按照时间和空间进行了一个分类,时间大概是50年,半个世纪左右,空间,一个城市,他看世界历史上哪个城市出现的人才最高。最后发现三个城市,一个是公元前的雅典,一个是十六世纪的伦敦,还有一个呢?是十五世纪的佛罗伦萨,准确地说,1440年到1490年这50年的佛罗伦萨。什么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这些巨匠,全部出现在这个城市,要知道,1440年到1490年的佛罗伦萨是没有学校的,所有这些人全部出身于哪?作坊,他们学艺,成才,全部是在小作坊里跟着师傅,那种传帮带,那种口传心授得到的这种学识。

而相反,我们站在二十一世纪回头一看,怎么那个时代出现的人才最多呢?没错,那种学习方法是一种在学校教育建成之后,被人们遗忘,而现在回头一看,发现珍贵无比的学习方法。要知道,现在的很多知识它已经叫knowhow,叫“实践知识”,比如说包饺子这事,你看多少本书你能会包饺子呢!跟老师,找个大娘一学,半个小时包你会做,只要你别太笨。

现在的学校的知识体系,已经被这个社会的飞速发展压垮掉了,比方说很多学校都有电子商务专业,新媒体专业,你去问问老师,他干过电子商务吗?老师都不懂!有很多学校开什么新媒体专业,你去上那个课,一看课程表,还是中国新闻史,世界新闻史,跟我当年读新闻系没有任何区别,老师……就不说脏话了,他真的是不懂,他只不过伪装成,我们还在进行学科体系建设,社会发展太快了,会被压垮。

真要学新媒体,两条道摆在你面前,一条道,跟罗胖子一起工作半年,一条是找个学校,你去学新媒体专业,你觉得哪条道你学的快?不是说罗胖子能干,而是我们在一个作坊,我边干边想边试验,我没有高头讲章,没有成型的知识体系,所以作坊似的、学员似的、师傅带徒弟式的教育方法,可能比现在这种成体系的学科建制、学校方法,未来会有效得多,信不信由你!

其实在西方社会,也有这两种思路的冲撞。给大家讲个故事吧,在郑老师这本书里也有,1952年,刚刚解甲归田的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他去哥伦比亚大学当校长,那个时候他还没当总统。有一次,校长嘛,牛哄哄的,又是将军出身,指挥千军万马惯了的,上讲台就开始表扬人,说我们有一个教授,拉比教授,得了194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还是很不错的嘛,我们要为这样的教授鼓掌!然后这个拉比教授上台,立即给他回敬了一句,说你刚才说什么?说“我们的雇员拉比教授”,你有没有搞错,你校长才是我们的雇员,我们教授,就是哥伦比亚大学,我们雇得你!你看,到底学校是什么地方?是一帮有学问的人带徒弟的地方,还是现代国家用制度性、学科分立建立起来的一个机械化的体系?你看,在美国也有这两种认知的冲突,那么未来那些高墙大院里的学校,还会这样存在吗?我存疑。

这是第二个互联网的作用,第三个互联网的作用呢?现在的知识它不仅在总量上扩张,而且知识所适应的人类生存场景也在变化,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回到一个八十多年前的老人,1932年,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他就讲了一句话,他预测,他说大概在100年左右,人类的经济问题就将终极解决。说白了,因为匮乏,比如吃不饱穿不暖,这种问题就会终极解决。1932年,也就是2032年,离现在也没几年了,那这会不会是现实呢?我坚信这一点,人类从200年的历史来看,我们会持续地走向富裕,当然会出现其他的问题,但是温饱问题解决,这一点几乎已经没有悬念,在我们这一代人生命当中,全球性的饥荒,将会不复存在,这一点我是坚信的。

那好,凯恩斯在81年前,他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当温饱解决了,也就是说人类进化史上所有的、最终极永恒的问题解决掉了,那好,人类进入大量的休闲时间,我们要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才能配得上那样的休闲人生呢?对呀,这个问题很严重啊,我们现在看美国,2%的人口解决全美国人吃饭问题,农业问题解决了。你再去看什么3d打印机、新工业革命、能源革命,未来很可能也就是,2%、3%的人口,人类所有的制成品全部解决了!我们含辛茹苦建立起来的诺大的,工业世界的那个就业体系就会崩塌掉,要想了解这个,出门再左转,看我们以前的一期节目,叫《和你赛跑的不是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剩下的人怎么办?他不会失业的,而是大量的人转进到一种叫互相娱乐、互相服务的一种新行业里,那些行业,那些奇思妙想,我们站在二十一世纪初年,可能想都想不到。中国人在这方面是比较先进的,我们能够发明让全世界惊天地泣鬼神的按摩脚这个行当,这个是中国人的发明。但是未来行当就是这样,就是人和人之间创意性地彼此服务,你给我跳个舞,我给你唱个歌,咱俩上哪个电视节目搞一个什么真人秀等等,我们就这样互相服务,很欢乐呀!

那好,请问那个时候的教育需要什么样的知识?需要不追求结果的快乐,我的个老天,这个东西是现在追求结果的教育体系能够培养出来的?有一本书,给大家推荐一下,美国维茨金写的,叫《学习的艺术》,也有翻译成《学习之道》,他是什么人呢?是一个神童,13岁就拿到了国际象棋的国际大师的称号,后来这哥们儿实在是匪夷所思,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他后来成为中国的太极推手的国际锦标赛冠军!

他在书里,他说我这个人呐,我发现我其实既不是真懂棋,我也不是真懂太极,我真懂的就是学习,所以他写了这本书。这本书很有意思,他在里面讲到一个细节,他说我学棋跟别人学棋不一样,所有的棋手,当他立定要当专业棋手,他都是从开局开始学,怎么摆子,刚开始开局有几种开法。这幸好学的是国际象棋,学中国围棋就死定了,光定式,我有一本定式书,一万多种定式,光一个大雪崩定式,就足够你记一辈子,很多人都从这儿学。他说我非常幸运,我从小遇到一个老师,让我从残局学习,基本上就几个子,我感受到的是这个棋盘上的千变万化的那种精妙,我的学习不是面向结果的,我是面向这种精妙的。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的是一种知识、创造力和灵感、直觉之间的均衡。而所有从开局开始学棋的棋手,他心里只有胜利这样的一个结果,而我心里是没有的,而追逐胜利结果的那些人,他有一种很危险的心理暗示,把他导向既不知道什么叫勇敢,也不知道什么叫创造的一种很苦逼的棋士的生涯。他说,而我没有这样。

对呀!未来的世界需要各种奇思妙想,需要由兴趣引导的各种人格的魅力的爆发,需要我们从生命深处生出来的那种火光,对整个世界的照耀,所有这些东西哪是现在的教育体系、现在的大学能够给得了我们的呢?

综上所述三点,互联网社会一定会把工业社会,为了解决知识存量,为了解决所有人的社会竞争,那种军备竞赛的场地彻底给铲除掉,这一点不会太久。所以前不久我遇到一个大学老师,我就跟他讲,真是推心置腹,挖心挖肺。我跟人讲:还得想着改行,你看你今年二十多岁,我估计你们那大学,不是什么好大学嘛,北大清华永放光芒我信,您那大学,我觉得你得想法改行。结果这位青年老师哈哈一笑,向我投出了鄙视的眼光,你猜我是怎么做的,我也哈哈一笑,对他投去了鄙视的眼光。

目录
新书推荐: 遮天之无极大道尊 荒古圣体觉得我太极端! 一心退休的我却成了帝国上将 人形凶器,肉身成圣 万般特质加身,我终将成为不朽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仙武:从现实开始横推两界 工业克苏鲁?是克苏鲁工业!! 骑士不好当 佣兵战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