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如何认知的(5)(2/2)
而数据链组装的完整度,这个也是相对的,要是绝对的,那就不会有做事冲动,容易犯错这一说,也就是说,数据链的组装,整个数据链,根据里面的每一个指令刻度,会叠加起来,只要总得强度,超越了环境信息的某些数值,就会启动,然后这个原理,跟人为什么要睡觉,这个现象吻合,跟植物人,也吻合,人的大脑,导致能量消耗过大,导致大量指令强度偏低,数据无法达到启动值,而生物的身体,就要进入休眠中,所以大脑疲惫的时候,经常感觉,头重脚轻,使不上力,因为很多数据,根本启动不了。
大脑是不能即时充能的,因为会扰乱大脑接受环境信息,做出准确标记。
就比如,一个水库,你一边开闸放水,一边又往水库注水,水库的水,会导致流动,而不均匀,不均匀就会导致大脑数据标记出错,而封闭起来,就跟洒水车,均匀的洒水,是不会导致刻度变化的,只会导致,整个指令的强度变高,也就是说,均匀的充能,每一个神经元,发出的指令,都会变强,但是相互之间的刻度差值,是不变的,所以人睡了起来,会精神抖擞,但是却不因为睡觉,一下改变我们的认知。
所以大脑充能,是要在封闭大脑进行的,因此,就要睡觉。
而大脑数据的启动值,还是跟指令刻度有关,就比如,我们被人打了,明显就更冲动,而别人只是随口说我们两句,我们虽然生气,但是不会那么冲动,也就是说,这还是跟指令刻度值,重合的,我们大脑受到刺激,会睡不着,脑子里一直转某些事,然后就很冲动。
然后,我们在非常非常疲惫状态,就算被人揍,只要不是特别严重,我们都不愿意计较,只想睡,这些东西,都指向一个答案,还是指令的刻度值。
这一些列的事情,思考、感知、记忆、判断、疯癫、休眠等等,大脑这所有的特性,其实都吻合一个结论,那就是,大脑将环境的信息,划分成碎片,对每一个碎片,做出了准确的刻度标记,只要找到这个答案,思考、判断、感知、记忆、休眠、疯癫等等所有问题,全有答案了。
大脑是如何将环境的信息,划分成碎片,然后做一个系统性的标记,只要找到这个答案,所有的问题全解决了,所有的答案,都迎刃而解,这就是福尔摩斯密码,而这个福尔摩斯的密码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