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引起公愤(2/2)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亦变。其一、三、四句皆直抒胸臆、直陈其事,唯第二句独作比喻,以致气脉不畅,有失天然。盖因才气不足而不能一气呵成也。”
轰!轰!
又是一片哗然。
“下去,下去,下去……”
“把他轰出去……”
“太狂妄了……”
五位评审官也有些坐不住了,眼前的年轻人胆大妄为,竟然敢忘论纳兰公子的文采,实在是不知天高地厚,狂妄至极。可是作为评审官,他们不得不压制住心中的不满,他们别能像其他人那样发泄自己情绪,无论如何,都得等这个年轻人说完再对他进行批评教育。
“肃静。”须发皆白的评审官再次喝道。
李临风感觉到周围投来充满愤怒的目光,心里也没了底,他没有想到纳兰公子在人们心目中是如此神圣,不容半点质疑,质疑就是亵渎,要遭千夫所指。
这些观点都是李临风在《彼岸诗话》这篇文章里看到过的,只是觉得里面的论点新颖独到,而且有理有据,并非空口胡评。
《彼岸诗话》是著名网络诗人赵缺先生的作品,李临风引用到这里,是冒着极大的风险,诗论固然新颖独到,有理有据,可是评论的都是地位崇高的名人,这是很难被大众接受的。
如今已经走到这一步,他也停不下来,若此时胆怯退场,或者向众人道歉,那不但失败,而且败得很惨,将来只怕会沦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他只有坚持到底,咬咬牙,继续论道:“诗仙之诗雄浑豪迈而往往不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分明已尽如白雪,‘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此处又仿佛初见银丝。前后不合,殊无章法。”
轰!轰!轰!
全场彻底炸翻。
好多人已开始破口大骂,有些修为高的修行者手里冒险白烟,白烟又化作刀剑之形,那是才气幻化的武器,大有将李临风剁成肉酱的冲动。
诗仙李秋白何许人也,是人们心中的神,岂容一个小子胡说八道,妄论诗仙的作品。
五位评审官终于按耐不住,满脸怒容,须发皆白的评审官怒道:“无知小子,冒犯仙人,本该重罚,念你年少无知,罚就不必了,且自行回去,今后也不必沾诗文之道了。”
这话的意思就是以后“论诗大会”你没有资格参加了,也就永远无法进入修行行列。
全场人声鼎沸,所有人都指着李临风破口大骂,如果那些人的眼神可以杀人,李临风早已经变成肉酱。
只有王易安老先生捏着胡须,静静地看着眼前狂妄的年轻人,微微点头。
王易安老先生著有《人间词话》,里面也曾提到历代诗词大家,对其作品有褒有贬,或推崇备至,过论其长短,眼前人的年轻人倒是很像以前的自己。
李临风脑子一片空白,他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结果,原以为评审官学识渊博,修养极高,哪怕不认同那些观点,至少也该认可他评判的精神。
李临风迷茫无助,整个人昏昏欲倒,他想就这样倒下去,再也不要醒过来了。前世出身贫寒,还没感受过世界的精彩就结束了短暂的生命。重生到这个世界也只是个低等下人,唯一的安慰就是那清纯美丽的女孩夏阿青。原以为可以在这个世界靠才华打拼,成就一翻事业,守护这个美丽的女孩。
可惜现在,只怕再没有机会了……
李临风从来都是个乐观的人,积极向上的人,可是经历两次人生都如此凄惨,他真有一种想再次结束生命的冲动。
李临风引用以上的诗论,倒不是因为这个诗论多么精妙,他是在赌,赌评审官至少认同他评判的精神。文学最大的弊端就是崇尚权威,不容质疑,这个世界也是一样。
所以李临风赌输了,所有人都只知道他妄论权威,质疑权威,至于评判是否有理都不重要了,反正质疑权威就得受千夫所指。
李临风精神恍惚,直觉耳边嗡嗡作响,周围的谩骂声他也渐渐听不见。
场外的夏阿青看不清里面发生了什么事,只看到人声嘈杂,每个人都激动无比,好像看到了什么怪物似的。
夏阿青手扯衣角,那是她紧张时的表现,她为李临风担忧,她隐隐有不好的预感。
“希望风哥哥别出事。”夏阿青暗自祈祷。
因为评审官的态度也和众人一样,所以大家也就更加肆意发泄心中的不满,谩骂已经不足以表达他们的愤怒,他们开始往大厅中央的李临风吐唾沫,似要将李临风淹死一样。
正当李临风茫然失措时,突然狂风骤起,云层涌动,天空一声巨响,几道刺眼的光芒自云中照射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