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倒牛奶的英国资本家(2/2)
“种果树,主意不错,可是,销路在哪里,你不知道,很多种果树的人家赔了不少,种出来的果子根本卖不出去。还不如我种杉木,竹子和板栗,至少不用打理,长大砍了就是。”
听着自己老丈人无所谓的话,赵建国却想到了自己接下来该干的事情了。“陈叔,你说,那些卖不出去的果子会怎么处理?”
“怎么处理?还能怎么处理,尽可能的便宜卖罗,能卖一点算一点,总不能干看着果子烂掉吧!”陈家老父理所当然的答道。
赵建国听到这话却是摇了摇头,低价抛售,那只会让情况更遭。低价,并不能真正解决所有的事情。果子没有销路,主要还是供大于求,大家伙都种李子,枣树,等成熟的时候,所有水果市场充斥着这些水果,当然就卖不出去罗。如果低价售卖,不仅提高不了销量,反而会让果农遭受更大的损失。
赵建国的记忆里,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记忆。在19世纪的英国,就曾经发生过资本家将一箱箱牛奶倒进河里的事情发生。起因就是因为牛奶太多卖不出去。因为供需关系失衡,供大于求,导致牛奶销售不出去。他们没有采取降价的方式,因为这会导致整个牛奶市场因为价格失调而全面崩溃。
而他们直接将牛奶倒掉,看似傻不拉几的行为却是最为明智的选择,供需关系重新达到了平衡,他们保住了牛奶市场,使价格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范围内。那些倒掉的牛奶,自然会造成损失。可相比低价销售的方式,却是高明的多。首先,低价会让整个牛奶市场低迷,让消费者对牛奶的期望降低。其次,牛奶一旦低价进行销售,就很难再涨上去。因为消费者已经形成了低价的心理,很难再接受高价的牛奶。
而这次水果销售不出去,就是因为供需关系的失衡。可如果让果农采取英国资本家一样的做法,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毕竟,中国的果农不是英国的资本家,英国的资本家将牛奶当成是一种资本在进行运作;而中国的果农,他们将果树当成他们生活的保障,又怎么可能将果子丢弃,将果树砍掉。
赵建国想到这点,为果农们感到悲伤的同时,又为他们的可爱而心生怜悯,这么一群可爱的人,他们不该遭受这么大的损失。赵建国又一想到一个事情,那就是北方几毛钱的苹果卖到南方,价格立马翻倍。因为物以稀为贵,因为北方是苹果的产地,而南方却产不了苹果。
果子在本地销售不出去,并不代表销往外地就没有出路,要知道,这个年代不比后世,交通运输方面更是和后世无法比拟。或许自己可以去外地走走看看,说不定一个发财的机会正等着自己。赵建国记得在后世,一个四川的九零后小子,在广东还是广西种植香蕉卖到四川,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就坐拥数百万的资产,这在当时可是很是励志的事情。
当然,如果可能,赵建国更想建立一家果汁压榨厂,在这个年代,弄一家果汁压榨厂,绝对是赚钱的买卖,而且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未来的前景非常的广阔,想想后世的那些果汁饮料,玲琅满目的摆满了超市的货架。甚至在那一桌桌酒席上面,哪次能少得了果汁饮料。
想法是好的,可赵建国根本不知道这个时候果汁压榨厂的机器设备该从什么地方去购买,没有设备,自己总不能用手去进行压榨吧,不说效率低下,光是卫生安全方面,自己也不敢马虎了事啊。
“陈叔,如果没事的话,我就先回去了。”赵建国见陈思荫不在,也就没有了呆下去的意思。
“恩,建国啊,我年纪大了,不想再经营山地了,如果你有兴趣,我可以转手给你。你认为呢?”陈家老父年纪差不多五十左右,可看上去却并不见老,大概也就是四十左右。如今他说自己老了,看来是有些意兴阑珊的感觉了。难道就因为这次的学费吗?
“陈叔,你哪里老了,看上去也就三十来岁的样子。陈叔,如果你放心我,不妨我们两合作一把如何?”赵建国突然说道。
“合作,你想要怎么合作?”陈家老父很是好奇,自己这女婿,本事可大着呢。他如果谈合作,那就肯定有把握能获得成功,或者说成功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