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一刀平五千(2/2)
“一刀平五千”的意思是指一枚刀形币,值五千枚五铢钱。王莽初期1枚五铢钱折合0。24元,那么,一枚“一刀平五千”错金钱的法定面值至少是现在的一千二百元人民币。这种大额钱币,是靠政治强力推行的一种虚价大钱。王莽不懂财政金融学,不了解货币发行流通的规律,而且,他借币制改革,公开掠夺社会财富,既为广大平民百姓所痛恨,也遭到了官僚地主集团的反对,最终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一刀平五千”错金钱流通了短短两年多就被废止了。到公元九年第二次币制改革时,就把含有“金、刀”字样的“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和五铢都废除了,专用“大泉五十”,另铸“小泉直一”。这倒不是王莽大发慈悲,虚心听取老百姓的呼声,而是因为他夺取刘家天下而心里发虚。当时官方给出的理由是:汉朝皇帝姓刘,而繁体字的“刘”写作“劉”,是由“卯、金、刀”三字组成,既然上天已“废刘而兴王”,那么货币上带有这三个字痕迹的,必须统统抹掉。“五铢”含有“金”字,两种刀币都含有“刀”字,所以一并取消。就连“钱”字也要改称“泉”。这种可笑的举措没有挽救他的失败。公元二十三年,王莽被攻进长安的起义军杀死。公元二十五年,姓“刘”的刘秀夺取了天下,建立了东汉。
黄金在古代就很贵重,错金,也就具有高贵、富有、华美的象征。古代在铜器上、印纽上、镜子上,甚至在旗杆上都曾有错金纹饰出现。王莽把黄金错在钱币上,是一种独特的创举。这种“金错刀”形状奇异,被泉家誉为“钱绝”。古代文人雅士也为金错刀留下了许多赞美之词。最早的要算东汉杰出的文学家、科学家、思想家张衡,他在《四愁诗》中写道:“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留下了“金错囊徒罄,银壶酒易赊”的诗句。”唐代杰出的散文家韩愈也写有“尔持金错刀,不入鹅眼贯”的诗句。“一刀平五千”错金钱由于铸造精美,流通时间短,存世量稀少,所以颇得钱币收藏者的珍爱,市场价格一路攀升,中等品相的也要值数万元。有意思的是,王莽发行时想换取黄金落得怨声载道,在今天的钱币市场上却备受追捧。
陈勇拿回来的两枚金错刀肯定是从p城那边的汉代古墓里找到的,王学已经做了鉴定,两枚都是百分之百的真品,而且保存完好,是上品中的上品。
“一刀平五千。好名字,好兆头。”赵杰是一刀在手,扫平敌人五千的想法。把手上两枚金错刀递了一把给沈为,“我们两兄弟各人一把,都随身带着,真遇上事情说不上话,就凭这个当作信物。”沈为心中一凛,晓得赵杰终究还是担着心事,多说也起不了什么作用,点头接过金错刀,顺着赵杰刚才那句好名字好兆头的言语道:“一刀平五千,双刀合璧可就是万人敌了,呵呵。”
“从我去当兵后到你上大学,再到我上山,咱们两兄弟分分合合,现在终究还是走到一起做事,看来老天爷是早就安排好了。”听到双刀合璧这个词,赵杰把玩着手中的古钱,有些唏嘘道。
“是啊,弯过来绕过去,咱们还是走到一起了。”沈为想着少年时的往事,也是诸多感慨。“这回是分不开了。”赵杰语气坚决道。沈为笑着表示同意,把金错刀放进钱包,和随身携带的三枚乾隆古钱放在一起。
“陈勇,你去场子里把张军给我叫过来一下,我有事情问他。”赵杰对陈勇道。“好的,领导。”陈勇答应着去了小红楼。
收起金错刀,赵杰在沈为身边坐下,低声道:“我把通发公司的底摸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