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遇到棒老二了(2/2)
“废话少说,捆了,绑上眼睛把这小破孩扔到一边去!”东北高粱花一脸郁闷,打劫的跟个半大孩子费什么口水。
“慢,我就是主事的,车上两人是我随从。有什么尽管跟我唠嗑!”周家欣忙道,随着带出一个看小品听熟悉的东北方言。
“咦,去过东北!家里也是东北人?”
“没有去过,家里也没人是东北人。但是我知道:东北沦陷已经五年了!几万日本人打过来,几十万东北军撒腿就跑,不做丝毫抵抗。把白山黑水,把大豆高粱,把自己的父老乡亲扔给了日本人。31年丢东北,34年扔热河,36年跑到陕西来(追剿红军),偏偏跟自己同胞打个血肉横飞,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啊!?----”周家欣越说越悲愤,不禁唱到: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爹娘,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九一八,九一八,
那是个悲惨的日子,
------”
二十几个人先是静穆无声,随即有几个人呜咽起来,接着五个,十个,最后东北高粱花和四川麻辣烫抱着痛哭起来!
原来35年冬天,从欧洲考察(其实是戒毒)回来的不抵抗将军张学良,被最高领袖任命为“剿共”副总指挥,把东北军调到陕北围剿红军。
东北军和红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战斗。红军伤亡惨重,但东北军也一样。他们损失了超过两个师。按这个“剿共”代价和速度,这些一心想打回东北去的东北军可就没什么人马去打日本人了!(大多数东北军官兵还是为把大片土地丢给日本而深感自责,也更为中国人打中国人而痛恨不已)
于是,东北军的上尉连长汤立勇和他的中尉连副蔡学武,偷偷率二十几个老弟兄当了逃兵,不愿打内战。
这个时候的中国在最高领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伟大”意志下,你要剿共可以,想要抗日无门。于是乎,这群有良心的东北汉子最终沦落成了没良心的棒老二。干点打家劫舍,拦路抢劫的勾当。时间长了,也渐渐冷谈了那一腔热血。
今天周大少的一番痛斥和“东北流亡歌”可谓恰如其时,振聋发聩!
朋友来了,无刀枪;朋友来了,有好酒!
车停在一边,把车里所有的好吃的,好喝的,拿出来!咱重庆爷们和东北汉子怎么能没有大口肉,大瓶酒!
“小管事,叫----”汤立勇问道。
“哦,我叫周家欣字晓舟。”
“小周管事,大媳妇儿挺俊啊!”反正喝得呼儿翻天的周大少脸红不红,也看不出来了。
大伙儿喝着寿酒(也不管助寿八百还是一千年,十几瓶火力全开)。酒是越喝越少,交情却是越醉越深。
把这群东北汉子的情况摸的差不多了。舌头都有点大了的周大少也把自己的情况简略说了一下。在酒精的刺激下,很是英雄地保证。正好需要一个护卫商团(民国时期大的商团自己可出钱组建商团护卫)。哥子弟兄的等把这安置好了,都委屈暂时到万佳商行去。等各自有了抗日的好去处再各自请便。
汤立勇,蔡学武大喜。终于不干这尴尬的打家劫舍拦路勒索的四川棒老二生活了。当商团护卫,也算兄弟们暂时安定下来了。
“小周兄弟,大哥代各位弟兄谢了。来,啥都不说了,都在酒里!干!”
“雪,雪儿姐,看看,我们还剩多少钱?全拿给汤,汤哥子他们打整。”周家欣绊着舌头,吐着酒气对一旁劝他少喝酒的林雪儿吩咐道。
酒喝完了。钱也全给了。东北人客串四川棒老二的戏幕也就拉上了。
在一群依依不舍的东北好汉的“走好啊!”“小周兄弟,我们安置好了,就到重庆去找你哈”“你放心”等七嘴八舌中,老福特先生一身轻松(买的吃喝礼品全遭搬空),一溜烟地跑了。
只是没想到,周大少一行三人是饿了整整一天回重庆的。
“我说,雪儿姐,你啷个比东北人都实诚嘛,好歹你留下个一毛八分的,比打劫都干净。好嘛,连个锅盔(烧饼)都买不起,你想饿死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