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迁都(2/2)
荀爽也这么向董卓劝阻着。
“现在没有必要考虑了!我迁都之意已决!而国家大计,岂是那些小民能够理解的,而他们也没有必要值得我关心!”
董卓此时这么大怒的说着话,然后便把杨彪、黄琬、荀爽都免了官,开始进行迁都。
不过在迁都前董卓却想起一个人来人,这个人就是接替已经反乱去参加诸侯同盟的王匡、而成为河内太守的名将朱儁。不过现在朱儁刚刚到任便和南下的张燕对上了,正在交战中。不过就算这样。董卓也很害怕他反乱,毕竟人家是名将吗!所以下诏要任命他为太仆,想名义上调他入京来防御洛阳,实际上控制起来。
“钱塘侯,现在朝廷晋升你为太仆,希望你赶快回京师扑任。”
董卓的使者来到河内后,便这么向朱儁说着话。而朱儁曾经因为讨伐黄巾军有功,被封为钱塘侯。
“国家现在要西迁了,我为了能让朝廷安全的西迁,为了阻挡敌人的来犯,所以现在我还不能够离开这里。”
朱儁在使者征召他后,他这么向使者忽悠着,看来他是看破了董卓的阴谋。
“哦?你是怎么知道朝廷要西迁的?这连身在洛阳的我都不知道啊?”
使者听到朱儁说出西迁的事情,立刻大惊的这么询问着。
“呵呵!这可是董卓亲自跟我说的。”
朱儁继续这么忽悠着,而他之所以知道这件事情,是因为他在洛阳有眼线。作为一个名将,运用好间谍知己知彼是基本的道理。
然后朱儁便和使者对付了半天,终于成功将使者忽悠走,令董卓也没有办法,只好作罢。
接着在迁都长安时,为了防止官员和人民逃回故都洛阳,董卓将整个洛阳城以及附近二百里内的宫殿、宗庙、府库等大批建筑物全部焚火烧毁。昔日兴盛繁华的洛阳城,瞬时之间变成一片废墟,凄凉惨景令人顿首痛惜。为了攫取财富,董卓还派吕布洗劫皇家陵墓和公卿坟冢,尽收珍宝。整个洛阳城狼藉不堪,在董卓肆意践踏破坏下,已是千疮百孔,满目疮夷。
并且董卓还命令他的部下在中原各地开始进行地劫掠,就是后世小日本干的三光政策,显示出他的残暴不仁。
其中有一次在阳城,他的部队竟然抢劫正在乡社集会的老百姓。士兵们杀死全部男子,凶残地割下他们的头颅,血淋淋地并排在车辕上,令人触目惊心。此外,他们还趁机掳走大批妇女和大量财物。而回到洛阳后,他的手下将领把头颅集中起来加以焚烧,而把妇女和财物赏赐给士兵,像打了大胜仗一样。
这时迁都的已经快完成了,而董卓则又想起了朱儁,发出调令让朱儁来守洛阳。而朱儁此时正打算和袁绍通谋,想作内应。但是在和袁绍的使者见面的时候,不意间被那董卓的侍者知道了,待那使者走后朱儁才发现那董卓的使者知道他和袁绍的使者密议,便害怕董卓袭击自己,弃官逃往荆州。董卓知道这件事情则很生气,便任命弘农出身的杨懿为河南尹,驻守洛阳。
此时袁绍北路大军正打算和白波军交战的南匈奴于夫罗会盟在漳水共同讨伐董卓,而得知河内已经无人驻守后,立刻抓住这个战机带领大军星夜前往河内直扑孟津而去,而留下张扬等待于夫罗会盟谈条件。
“哎!——”
在温县狱中,当今名士八厨之一的执金吾胡毋班正这么长叹着,而他此时正好写完一封手书。不过现在他虽然身在狱中,却神色自若,自己身上也是一身锦袍,看来是没有受过什么牢狱之苦。而他之所以被囚于这里,是因为被他小舅子王匡以袁绍的命令给抓住了。
“我儿,将此书信交予你舅父。”
胡毋班写完书信,便交给了他面前的自己的儿子胡毋兴。
“父亲,你何不向舅父认个错,然后加入袁绍,则不必受此牢狱之灾。”
毋丘兴将信收在手里后,向他胡毋班这么劝着,
“我是汉臣。”
毋丘班这么简单了回了他儿子一句,便不再言语了。
“自古以来,未有下位诸侯举兵向京师者!刘向传曰‘掷鼠忌器’,器犹忌之,况卓今处宫阙之内,以天子为籓屏,幼主在宫,如何可讨?太傅马公、太仆赵岐、少府阴脩未发诏命,尔等本是矫诏。关东诸郡,实嫉卓尔!君奉绍而困我,而那绍可困天子使呼?死,人之所难,然吾耻为狂夫所害。若亡者有灵,当诉暴于皇天。夫婚姻者祸福之机,今日著矣。亡人子二人,则君之甥,身没之后,慎勿令临我尸骸也。”
王匡正这么看着胡毋兴交给他的胡毋班的绝笔书信梗咽的念着,而看到此他才知道胡毋班有了死心,并且后来调查才知道那胡毋班在胡毋兴离去后,便在狱中撞壁而死。而王匡越看越悲,因为胡毋班是他的姐夫,但是现在各为其主,他按照袁绍的命令将胡毋班抓捕在牢狱里。虽然袁绍要他杀害胡毋班,不让诸侯知道胡毋班的事情,但是他却因为胡毋班是自己的亲戚没有下手,想不到这胡毋班如此刚烈,竟然看出了袁绍的想法,耻被袁绍加害,所以自杀了。
“季皮(谜之音:胡毋班字季皮)为何会如此?为何会如此啊!”
王匡此时抱着胡毋班的大儿子胡毋兴和小儿子胡毋盛哭泣着,不过胡毋兴眼中却没有一丝悲伤之情,有的是两团仇恨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