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功劳(1/2)
郑由尖利的声音回荡在皇宫长安宫的广场前,各个官署的副手们都回去办公去了,有正职的官署就是正官前去朝会,没有的就是署丞前往朝堂参加新皇帝的初次朝会。[阅读文字版,请上]
肃穆的大堂,不觉得让人想起了电影里的秦朝堂,果然有个大的水池,可是水池的前面可是比电影里大得多,两旁垂首站立各级的官吏。
"皇帝陛下驾到。"
臣子们都面向皇位侧身而站,扶苏从侧方的台阶走了上去,第一次以这样的身份,还是非常的紧张的,不停的深呼吸,还好到目前为止都是郑由在打点,山葵跟在扶苏的身后,到了台阶的下面,就把剑而立。这个龙座与后世皇朝的不同,不是椅子,而是跪席,有些像北方的炕一样,很宽敞,也是暖暖的,看来应该就是个炕,左右两边都要凹了些,整个炕像一个凸字横摆着,而扶苏的坐垫就摆在那个凸字的前面位置,两边各放了一个黑色龙纹绣锦靠手,后面是空的,可以左右靠一下。如果皇帝还小,那么就要太后安排坐在左手的凹处,以示听政,像是秦昭王的母亲一样,听政达二十年之久就是坐在这里,此时上面坐的是扶苏的亲娘,始皇没有封后,秩中最高的就是郑夫人,其实她的级别应该是夫人,仅次于皇后,由于出身是郑地,所以又被称为郑妃。[阅读文字版,请上]下面的大臣则是分别跪坐于两面,左边是文臣,右边是武将,依照着官职大小依次而坐。
扶苏先是立在座前,迎着母亲的位子跪拜而下。
"儿臣扶苏叩见母仪天下皇太后,圣安。"
郑由尖利的唱声。
"群臣,跪拜皇太后圣安。"
下面排成四队,一体跪地,齐呼-圣安。这个叫法是扶苏根据后世的经验,然后让叔孙通来制定的,秦时没有千岁之说,只说圣安,母仪天下就是皇太后的指责了,执掌后宫,不得敢于朝政,嗣位年少,皇太后与辅政大臣一体监国,带到行冠礼还政与新君。近五十岁的皇太后第一次面临了这般的场面,却是大方得体,由于两年来的内心紧张,让人老了许多,双鬓白发,俨然就是个老太后的样子了。
"我儿起来,老太婆只愿皇儿与众爱卿继承先皇帝遗愿,振兴大秦,都平身吧。"
"谢母后。"
"谢皇太后。"
"娘累了,也没有什么理政之才,我儿,我就不在此听事了,回宫休息一阵。"
"皇太后起驾回宫……"
"儿臣恭送母后。"
"臣等恭送皇太后。"
微微点点头,皇太后疲惫的被两个宫女搀扶着从侧下殿,走向了后宫。
扶苏深呼吸一口,然后一挥衣袖(太大了)坐下。
"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都,平身吧。"
"谢陛下。"
看了看这可怜的朝堂,能够叫的上来名字的不过几个人而已。[阅读文字版,请上]武将蒙恬、赵佗、赢升、赢成还有几个北疆的将领,中尉白乐,新任命的卫尉车越,其他的见过也不认识;文官嘛,萧何特地赶回来代表巴蜀、冯合、叔孙通、乌桓、姚颖的兄长姚伦成,赢田、章邯,其他的都不认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