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萧贵妃(2/2)
萧贵妃说着话,转头吩咐一个宫娥道:“前些天镇国公献上的那支南海珍珠做的步摇,给我取了来。”
宫娥应声,没多一会,捧着一只漂亮的檀木盒子从里间屏风后面又转了出来。她把盒子打开,捧在萧贵妃身畔。
“你过来。”
萧因走上前去,低下身子,跪坐在萧贵妃身旁。萧贵妃将步摇小心地插在萧因的发髻上。
“好看,”萧贵妃眉眼间笑了起来,竟颇有一种面带桃花齐绽的感觉,“我芪兰萧家的嫡出女儿,就当得起这样的东西。”
赏菊会结束之后的晚宴,开在了大兴宫前殿。虽说是享天伦之乐的家宴,可是凡事和天家扯上了关系,就简单不了。纵使是这样的日子,也免不了依着尊卑亲疏排序一番。好半天,总算是坐定开席,又是没完了的繁文缛节。萧因不禁觉得有些意兴阑珊。
总算是挨到了宴席将要结束,那些皇子、公主、郡主们,纷纷开始言语话别。萧因喝了些酒,脸色微微有些泛红,转头对哥哥假称有些不胜酒力,便从前殿的东廊子溜了出来。
萧因一径儿走到了南宫门外。深秋的晚上还是有些冷的,凉风吹过,萧因觉得方才的微醺的醉意全都醒了,唯有脸上倒是还有些发烫。
大概是因为这阵阵的冷风有些刺骨,南宫门外的这番寒冷凄清,竟显得比方才大殿内的觥筹交错、热闹辞令还要来的真实。
月色如水,只照着远远近近的道旁停着的马车。这时候,车夫仆从多半都在南宫门外的廊房里,等着自家的主子们。
今天的月亮真亮,萧因暗叹。可惜,如今自己远在长安,无论是什么节气时令,都没有办法在父母亲身旁,承欢膝下。
悠悠婉转,竟然有埙声响起,细细辨来,却并不是大兴宫的方向。萧因暗自笑笑,是呀,这样哀伤悲婉的曲调,确实与此刻大兴宫内的欢声笑语不搭。大概是也有人同自己一样,望着明月,想念家人吧。
萧因想到这里,有些情不自禁,双手在胸前紧握,对着明月祝愿道:“姮娥若解相思意,万里流光入旧庭。”
“我说这个小妮子跑到哪里去了,没想到竟有这样的雅兴,自个儿在这看月亮。”
萧因一回头,正是太子刘恪和信王刘忱。
刘忱笑道:“这句子倒是做得有趣,这样有心,月亮上的嫦娥也不忍心拂了你的面。”
萧因连忙行礼,道:“随口乱诌,让太子殿下、信王殿下见笑了。”
“见识过你在洛阳的风采,可还真不习惯你现在的这番谦虚了,”刘忱还在打趣,转头看了看刘恪,又道,“天也晚了,我便先告辞了。”言语间,一个小厮早把马牵了来。刘忱一个翻身,竟拍马而去。
简直容不得萧因反应,这位潇洒不羁的信王已经消失在南宫门前的夜色之中了。萧因直将已经冒在了嗓子眼的那一声“哎”又生生咽了回去。
“这位信王,还号称什么知交好友,实在是太不够意思了。”萧因心中暗暗嘀咕,一阵子又忍不住乱想,也不知道这个太子在想什么,站在风里也不说话。
萧因这下开始觉得寒意彻骨了,想伸手把披风紧紧,又犹豫着觉得似乎失礼了些。
刘恪看着萧因的这番小动作,眉间嘴角,倒是静静地笑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