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人在囧途》开拍(2/2)
“初生牛犊不怕虎:北电学生要拍公路电影!”
“细谈杨小阳从导演助理到导演的进化之路。”
06年9月,很多的报纸和网站上有关于杨小阳《人在囧途》的相关信息,中影和光线的宣传工作工作已经开始。
以前国内的许多大导演的观点,拍电影是他们的事,搞宣传这种事跟他们无关。事实上并非如此,院线给电影安排排片,除了要考量电影本身的质量外,会更多的会考虑电影的宣传效果。电影在开拍后宣传的时间已经开始,就是为了让观众知道,有电影正在拍摄,不久要上映了。
电影筹备这种工作,实际上是一件费时费力费口水的事情,一部电影能够拍摄出来,它是一个集体的工作成果,绝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
在好多yy小说里面,好像组建剧组就两句话搞定,可知道电影怎么拍摄的人,就能明白那是胡扯。基本上稍微正规的剧组都是二三十号人打起,而这几乎是最简单的拍摄需求了,光是把这二三十个人拉到一起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甚至有的剧组有几千人,这是几千个人,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电影的筹备都是让一个团队来负责,这真不是一个人就能办到的。
有中影的参与,整个筹备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很多东西都是他们公司现成的——废话了,他们拍过多少大制作的电影了,杨小阳这部只是小制作而已。
……
经过近一个月的筹备,《电影人在囧途》终于要开机了。9月20日这天除了一些缺少群众演员之外,其他的演员都到齐了,经过讨论通过,黄勃当了电影的制片人,主管剧组财务与后勤。
《人在囧途》聚集了徐铮、杨蜜、吴绣波、王保强、陶红、袁珊珊等人的阵容,要是换成十年后,光是这些人想请到一起都是一件难事。
幸好现在是06年,大牌就一个光头徐铮,他在圈内顶多就是准一线艺人,之下名气大的就是桃红了,其他的像王宝强还没有红起来,杨蜜还只是电视剧小咖,吴绣波经过《疯狂的石头》小有名气,其他人更是新兵蛋子,所以当十年后很多影迷回看了这部电影的时候,才发现这部电影的卡司阵容非常梦幻。
一切都准备妥当,电影开机仪式是必定要拜神的,明星可以等,拜神不能等。
这已经算是一个俗称的规矩了,老一辈的香港电影人认为电影的拍摄,有时候会惊动牛马蛇神,所以要拜神求个平安,也算是一种心里安慰吧。
以前内地开机是不讲究这个的,只是这些年港资进入内地的多了起来,一些地方似乎也开始流行起来。当然,主要还是看投资方或导演意愿。
《人在囧途》的开机仪式简短,也没有藏着捏着。香烛、猪头……该有的一样都不少。现在猪头就摆在了拍摄棚外面的一个桌子上,猪头前面还有一个香炉。
一般来说都是导演和主要演员去拜神,整个剧组也只有200多个人,为了讨个吉利,所有人都上前来敬上一次香,这个仪式就算是完成了。
在有些人的眼里,觉得导演嘛,不就是坐在椅子上拿着喇叭或者对讲机喊,其实什么都不会,这种笑话也就是讲给外行人听一听而已。整个剧组,会录音的当录音,会摄影的当摄影,会
整个剧组,会录音的当录音,会摄影的当摄影,会化妆的当化妆,会编剧的当编剧,什么都不会的当了导演,这是个调侃的笑话,也仅仅只是笑话,当真的人那就是傻子。
不是说没有这种导演,像某些歌手、作家第一次当导演的时候他会的东西可能很少,也要依靠专业人士帮他,比如说一个靠谱的监制、制片人、副导演什么的,而且这些人专业知识很缺乏,拍出烂片的几率特别大。
一名真正的导演起码要具备多种能力,可以说综合知识是行业内最厉害的。剧本、剪辑、表演、美术、摄影、录音、现场调度、团队管理这些能力都要具备,或许他不是最牛的,但是他起码知道一些,而且具备极好的鉴赏能力跟沟通能力。
杨小阳有底气的地方在于,他的综合能力很强,而且他又跟过《疯狂的石头》剧组,知道电影整个的制作过程。而且相比很多新手导演,他又是投资人,他到的限制少了很多,剧组里面几个演员都是熟人,工作人员大部分都认识,剧组很快就正常运转起来。
整个剧组开始忙碌起来,灯光师忙布光,其他部门也没闲着,录音助理则开始为有台词的演员安装无线话筒;美工人员会与掌机员合作,按照摄影机的镜头所见范围清理场地,添置、整理整理,当然还有人负责布置人肉背景的群众演员。
副导演李华军冲着坐在监视器前的杨小阳比了个ok的手势,示意一切已经准备就绪。看着第一幕需要的演员已经基本就位后,剧组的工作人员都看着他。
杨小阳一挥手,饱含着激动兴奋的心情,大喊道:“开始拍摄!”
场记打板:“《人在囧途》第一场第一幕第一次,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