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最简单的也许是最有效的(2/2)
隔代亲,这就是曹厅长得出的结论,所有的问题都出在那“三山之王”外公的身上,就连自己的女婿,也就是那“三山之王”的父亲也不知道,接受副市长指示的是另一个副县长。
至于最后的处理,不用累赘,反正那“三山之王”是进去了,该判几年,那是法官的事情。
这边的事情办得比较顺利,可是杨晨和那些专家组却遇到了难题。专家组组长也就是省人民医院院长的意见是既然病人的病情疑似中了埃博拉病毒,就应该先用治疗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因为治疗埃博拉病毒已经有完善的疫苗,而且效果比较好。
专家组里大多都是西医,当然中医也有一个,那就是省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的院长,不过这位院长不是以医术见长,而是以教学的严谨胜出,不过这次进入专家组却是省医科大学校长的意思,这位医科大学的校长对杨晨的医术那是特别的推崇,何况现在的杨晨已经听从自己的劝告,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就只填了一个省医科大学。拉来中医学院的院长,当时的想法也只不过是想让这位严谨的院长对杨晨有一个印象。
西医在讨论时,杨晨也没有白白浪费时间,也在脑子里不断地推演所知道的中药知识,也不断地回忆着师父留下的医术札记,杨晨的师父是个和尚,虽然以医术济世,却是存着和尚的慈悲之心,凡是遇到疑难杂症,一般都有记载,忽然想起师父的札记中也曾有过一段瘟疫的记载,虽然那场瘟疫不是啥埃博拉病毒式的,但好歹也有个参照啊。
注射了疫苗的队员没有反应,这早在杨晨的意料之中,杨晨虽然是个中医,却不排斥西医,在专家组到来之前,就在电脑上了解了一些关于埃博拉病毒的常识,按照杨晨的经验,队员们所中的病毒肯定不是埃博拉病毒,而是一种变异的病毒。埃博拉病毒引发的症状一般是发热、呕吐、腹泻、出血,以及脏功能衰竭,而这些队员在中毒后只是发热,头晕,呼吸道堵塞,所以杨晨当时就反对使用注射埃博拉病毒疫苗。因为埃博拉病毒的致病原因不是由呼吸道传染,而且有潜伏期,潜伏期一般要二到四天,长一点的甚至超过二十天,可是队员们所中的病毒没有这么长的潜伏期,可以说是直接引发。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一般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吐沫、汗水,分泌物,可是这次的传染却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
头一次的实验失败,要不是杨晨的解毒药丸和针灸,那个队员早已做了一个牺牲品。
专家组在发愁,杨晨也在发愁,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天一夜,期间有队员病情加重,要不是杨晨拼命用针灸和解毒丸,中毒的队员早已停止呼吸。
西医的专家组在一间办公室商量着对策,杨晨却独自一个人在揣摩,散热、用几把草药就行,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发热,头晕才是关键,可是单纯的治疗呼吸道感染肯定不可能清除这些病毒,师父的札记上记载的是鼠疫,鼠疫发病的症状也是发热,败血症,经呼吸道传染的,这次队员们所中的病毒虽然不是埃博拉病毒,也不是鼠疫,自己可以先配置一些解毒丸,要是加上自己的针灸,药汤,一定可以消灭这种病毒的,
当杨晨通红着双眼把一份所需的中药清单递给大队长时,大队长只是用力地抱了抱穿着厚厚的防御服。
专家组这边也接到杨晨的报告,不过西医的专家是看不懂中药原理的,只有中医学院的院长比较了解一些中药的药理,心中也不能确定,道:“杨医生,我看你的处方上都是一些散热、排毒的药物,能起效果吗?”
杨晨道:“我之前把治疗的方法想的太过复杂,简单的也许才是最有效的,我的想法是针灸、排毒,当然药汤主要的是治疗呼吸道感染的。”
专家组的组长道:“危险的系数高吗?”头一次的失败还给他留下了阴影。
医科大学的校长道:“杨晨,我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