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中华之光(7)(2/2)
可是,直到彭禹穿越回了这个世界,第四代汉服仍然尚未诞生,故第三代汉服延续到何时仍然无法确定;但可以判定,不论民族主义派还是温和派,第三代汉服所秉持的理论和策略将要走入穷途末路,单纯的汉服推广越来越难。毫无疑问,如果仍然不能突破在国家大型活动中融入汉服和加以推广,那么,长此下去,也就等于宣告了第三代汉服者终将成为历史。
种种迹象表明,历史在呼吁第四代汉服的出现。第四代汉服需要去做什么?某些专家学者们在大体上给出了三个发展方向:一、在汉服制式上必须摆脱混乱的状态,这需要专业设计人士来突破;二、在汉服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上,不能再牵强附会,需要建立深刻的汉服运动理论,也就是汉服运动需要从定位为复兴文化载体的衣冠,切实可行的引入经史等传统形态,这一点做好了后,极端派的空间将逐渐缩小;三、汉服如何与生活结合上,需要更多的摸索和建设;也就是汉服生活方式的问题,否则,汉服运动的大众性优势将难以继续发挥。可以说,谁建立了第四代汉服汉服者的理论,谁就是至少未来一段时间内汉服界的主流。
总而言之,无论汉服运动发展到第几代,基本的走秀、展示、概念推广仍需要坚持;因为社会上大多数人还不了解汉服,因此,以后的汉服界将会是多层次的团队并存的时代。
从上述大家可以看出,推广和设计现代汉服是何等的艰难,其中各个方面的阻力,大得简直是让人无所适从和无从下手;如何突破理性与感性的瓶颈,最终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和接受,无疑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
这条路到底有多难走,彭禹在搞“汉服设计大奖赛”的时候,尽管心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不遗余力地砸出了大量的金钱和心血,但是,他的内心,还是没有多大把握的。
在上一个时空位面里,彭禹从互联网上看到过现代汉服的图片和介绍,并且按照当时的价格来评论,这些汉服的价格一般都不太贵,甚至很多服饰都远远低于现代品牌服装;可令人深感遗憾的是,购买者却寥寥无几,和其他服装相比,根本没有可比性。由于当时的彭禹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所以,他直到穿越回这个世界,也没有买过一件汉服服装;至于正阳市和其他地方,在大众广庭之下,彭禹也没有见过有谁穿着汉服走街窜巷。总而言之一句话,无论当时的现代版汉服发展了几代,她的影响力仍然是极其微弱的;至于宣传方面,彭禹看了那么多火爆的电视节目和网络视屏,根本没有现代版汉服受人关注的影子。
中国人为什么普遍不关心这件事情呢?为什么人们的购买力普遍低下呢?当时的网络留言反应是:1、样子太丑,很难看;2、复古的味道太浓,穿戴起来必须和自身的气质相匹配,这让许多人望而却步;3、穿出去缺乏标新立异的感觉,怕人笑话;4、高速的生活节奏,令很多人都在为自己的穿衣吃饭住房工作和家庭生活发愁,没有过多的精力和兴趣去关注这件事;5、没有形成独特的自然体系,缺乏市场竞争力;6、服装设计思想不统一,始终没有一个定性的指标问世,让人感到无所适从;7、宣传力度缺乏法律和社会的强大基础;8、历来新生事物的推广,最强大的力量来自于官方;没有官方的认可和宣传,现代汉服必将举步维艰;9、现代服装千奇百怪和五花八门,这些明显带有强烈现代风格的服装,自然更符合人们的口味,从而猛烈地挤压着现代汉服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第二部宏图大展第七十五章:中华之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