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是奉先 > 第四百二十四章 遥想公瑾当年

第四百二十四章 遥想公瑾当年(2/2)

目录
好书推荐: 抗日之暗杀之王 王者之路:与铠同行 变身女装萝莉 女帝师:笑策天下 盛世凰权 师父偶来了 带着红楼闯三国 恶毒原配重生记 爆宠骄妻,老婆你放肆狂! 我的WIFI连通万界

祭奠过后,孙权在东吴王宫大殿召见了也算是出使吴国的诸葛亮。

建邺是吴国建国之后,才开始修建的新城,所以东吴的王宫也都是新修的宫室,大气却不奢华,倒是很符合吴国的作风。

诸葛亮恭敬的以平等的礼节见过了吴王孙权,因为他是代表了大汉的皇帝吕布前来出使的。

孙权给诸葛亮赐座,诸葛亮欣然入座,轻摇羽扇,好不惬意,竟然丝毫没有面对东吴满殿文武的紧张感,和出使敌国的担心。

孙权也被诸葛亮的风度所折服,果然不愧是与周瑜齐名的天下第一流的智者,大军师。

“孔明先生,非常感谢你能来祭奠公瑾,不知你沿途所见,我东吴治理的如何啊?”

“吴王,我是代表我们大汉皇帝吕布,前来祭奠周瑜的,做为这么多年的对手,还是十分佩服和赞赏的。”

“我沿途所见,东吴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且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啊!”

“说明贵国君臣上下,都是治国能臣,让人佩服啊!”

“哦,孔明先生,既然如此,为何大汉不肯与我吴国缔结和约,而非要刀兵相向呢?”吴国丞相张昭问道。

“丞相大人此言差矣,用我家陛下的话说,中土只有一个大汉,大汉就代表了中国,对外只能有一个声音,对内也只能是一个国家。”

“吴国只有归附大汉一条出路,华夏一统才是王道,又怎能国中有国呢?”

“我们皇帝陛下一直都有着为大汉为中土开疆拓土,征服四海八荒的蛮夷的雄心壮志!”

“不过攘外必先安内,四海不靖,又如何治八荒?如要征战海外,必要先国内一统,铁桶一般才能放心啊!”

双方观点矛盾,自然是辩不出一个究竟的。

灭掉魏国之后,光是接收魏国的大片领土,就够大汉帝国忙碌很长时间,所以,暂时吕布没有对吴国动武。

要转变魏国民众对大汉帝国的敌视,增加他们的认同感,这都需要时间。

不过吕布坚信,大汉的富庶和轻赋税,一定会征服他们的心,形成凝聚力。

百姓图的是什么?不就是安定繁荣的生活吗?

丈量土地,重新制定税收政策。魏国原先有大量的军屯田地,大汉政府登记之后,将其租借给没有土地的农民,短期之内实行低廉的地租,以恢复魏国百姓的元气。

在一些特别穷困的地区,甚至实行免租免税的政策,鼓励生产,恢复人口。

大汉帝国的海军现在基本上控制了长江口和渤海与黄海,甚至舰队都远航至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

不过吴国的水军建设观念转变的也很快,他们正在学习大汉海军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在南海郡的番禺他们新建了新的船坞,开始建造改进版的楼船和大帆船。

吴国有奸细混入了胶州湾的造船工厂,偷学了龙骨法和水密隔舱,又模仿大帆船的样式,设计了自己的海船。

那个年代的造船技术远没有后世的钢铁巨舰,那么复杂,照葫芦画瓢,反复试验,还可以仿造出来的,只是性能上有所差异罢了。

这一次九江的原先属于魏吴两国联合的研发中心,军工作坊,这一次都归了吴国,让吴国的实力大增。

诸葛亮的祭文原文,可以到三国演义中查找,吕布的祭文则是改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