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永乐大帝 > 第二章 驿丁阿牛

第二章 驿丁阿牛(2/2)

目录
好书推荐: 爱情就在前面飞 重新起航 玄魔幻天 校园英雄榜 五爪金龙 逆天网游行 网游之幻世历险 理想情人 覆雨记 西游龙族

在队伍的中间一匹高头大马上坐着的,是一位三四十岁地中年人,他虽然只穿着平平常常的便服,但那方方正正的国字脸上却透着说不出的威严和高傲。中年人的护卫们也穿着便服,但他们那虎背熊腰的身板和神气活现的架势,令人一看就知道,他们不会是普通富户雇佣的镖师。

阿牛稍一琢磨,然后扭头就跑。

阿牛看到那支马队的同时,马队的人也看到了他。见他鬼鬼祟祟地扭头就跑,于是立即分出两骑向阿牛追去。不多时,两名护卫便拦住了阿牛地去路。其中一名护卫冷冷喝道:“扔下兵器!”

阿牛有把握在极短地时间内把这两个人打下马,可是想了想。最终还是扔下了手中的枣木棍。

只一会儿,整支马队便都围了过来。

队伍中间地那名中年人打马向前,来到阿牛的面前。

“你为什么要跑?”

阿牛指着一里外的驿站嗡声嗡气地回答:“我是那个驿站的驿卒,看到你们后,猜想你们可能会是使用驿站的贵人,所以准备跑回去通知大家做好准备。”

中年人转过头面色不豫地瞥了眼身后那个帐房打扮的人,低声责问。

“你看你出得什么馊主意!……就这么个傻里傻气的家伙都能看出我们是贵人!”

帐房打扮地人一脸尴尬。当他正不知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时,阿牛却大声辩驳:“我看起来傻。但并不是真傻!”

中年人顾不上听帐房的回答,重新转过头盯着阿牛。

“你耳力不错嘛?我这么小声音说话你也听得清。”

阿牛挠着头呵呵傻笑。“我不仅耳力不错,眼力、腿力都比别人强。老爹说过,我天生就是吃当兵杀人这碗饭地胚子……”

中年人听了这话,不由自主地点点头。

“不错,这么一副好身胚,是个当将军的料。”

见阿牛笑得嘴角都咧到耳跟上了。中年人说道:“好了,不和你这浑人瞎扯了,带我们去驿站。”

……

这个中年人,正是出宫微服私访的朱棣。

历史上的永乐皇帝非常勤奋。永乐初,他每天“四鼓以兴,衣冠静坐”,“思四方之事,缓急之宜”。上午有早朝。下午有晚朝。外朝处事完毕,还要处理宫中之事。“闲暇则取经史览阅,未曾敢自暇逸”,“诚虑天下之大,庶务之殷,岂可须臾怠惰!一怠情即百废弛矣。”有人建议他务简默。他回答说:“人君固贵简默,然天下之大,民之休戚,事之利害,必广询博闻然后得之。”“不如是不足以尽群情。”因此他事必亲闻。他曾指责通政司“四方奏疏非重务者,悉不以闻”。他说:“朕主天下,欲周知民情,虽细微事不敢忽。盖上下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昏君其不知民事者多至亡国……凡书奏关民休戚者,虽小事必闻。朕于听受不厌倦也。”他曾令人将中外官员的姓名书写在武英殿南廊。间暇观之,以熟悉政情。

相较而言。穿越而来的朱棣则逊色不少——虽然朱棣指派小宦官每天早上将自己吵醒,“四鼓以兴,衣冠静坐”倒是一丝不苟地做到了。然而从骨子里讲,朱棣却终究是个懒散的家伙。退一步说,即便抛开性格不谈,只论对皇帝这份职业地理解,朱棣也并不苟同永乐皇帝的做法。他认为,作为一个皇帝不应该管理具体的庶政,真正需要的只是掌控高级官员的任命,以及充当最高的裁决者。

刚刚登基那段时间是没有办法。

首先,当时国内的反对势力仍未完全解决,“**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若这种时候怠政因而被反对派翻了盘,那便连性命也保不住,朱棣虽然骨子里懒散,却也没懒到连命都不要的程度。

其次嘛,则是因为在当时地政治体制下,朱棣也找不出合适的帮手。靖难之役中,黑衣宰相道衍尽心尽力,然而待朱棣成功登基后,道衍却坚持要功成身退。按照太祖的遗训是不可以设置宰相的,因此朱棣也就没有强求。没有宰相的结果便是:朱棣只得既当皇帝又当宰相,简直活得比狗还累。

第三个原因,则是因为朱棣所要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只能亲力亲为——除非还有另外一个穿越者,否则那一系列改革能够交给谁主导呢?

如今情况总算有所好转。

原先地中立势力、反对势力已经是该安抚的安抚了,该流放的流放了,即便稍微松懈一下,皇位也不会被谁动摇。

其次,如今朱棣已经将烦琐的政事基本交给了朱高炽。在文渊阁学士的帮助下,朱高炽对国事的处理已经越来越熟练。除了不该仁慈的时候偶尔显出妇人之仁外,其他方面朱棣都非常满意。

唯一令朱棣牵挂的便是一系列的改革。大致的思路朱棣已经向相关大臣详细交待过了,但变革旧制这种事却不是大方向把握正确就可以地。以王安石变法为例,王安石地出发点固然好,如果低层官员全都廉洁自律而且能够按照他的想法正确执行,那么王安石变法多半可以取得巨大地成功——问题在于,王安石的想法虽好,但下面执行起来却完全变了样,使得新法竟成了害民之法。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朱棣自然需要不时关注改革的进度以及改革之中出现的问题。

按道理说,想要关注改革的进度以及改革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需要皇帝亲自出马,人家王安石进行改革时也不曾深入基层——然而问题就在这儿,王安石派遣四十多个提举官风行天下,自以为可以让地方官老老实实地配合他的改革,但最终的结果却证明:他的各项改革推行到地方后,被地方官员以及地方豪强七弄八弄,最后竟然大多变成了害民之法。

朱棣自忖锦衣卫和东厂的耳目遍天下,其作用绝不是那四十多个提举官所能相比的,但不亲眼看看,总归是还是不放心——但事实上,关心改革的成效只是能够说出口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朱棣其实是因为在皇宫里待腻了,所以便出去逛逛。

最新全本:、、、、、、、、、、

目录
新书推荐: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