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疑云(1/2)
话说赵乾心绪不宁的回了延寿宫,看着书桌上堆积如山的奏折,心里没由来的感觉很悲哀,这皇帝,当得可真憋屈,如果自己的地位与六弟对调的话,那该多好,这样,自己就可以携金琳归隐山林,去到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只要金琳愿意。
可惜不能,皇帝始终是皇帝,就算他此刻将皇位禅让给了六王爷,只怕也会造成时局动荡,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整个大宋的安危,开弓没有回头箭,做了皇帝,除非死了,否则永远都是皇帝。
赵坤笑道:“听闻皇兄一下朝就赶去了聂将军家,探望生病的未来国舅爷,这等有趣的情形,可惜臣弟竟然没有亲眼见到,实在是太可惜了。”
赵坤摇头道:“皇兄想到哪里去了,再怎么传也没这么快吧,臣弟方才进来时碰到了七妹,是她告诉臣弟的。”赵乾疑惑道:“皇妹她整日幽居深宫,怎么会知道朕的去向?”赵坤哧地一声笑了出来,摇头道:“皇兄,你每日只知道关心未来皇嫂的家人,却不关心关心自家的亲妹妹……”
赵坤笑道:“皇兄,把你的侍卫统领罗子衿罗大人叫来问问不就知道了?”
每个皇帝身边,都需要得用且听话的人,宫中的老人固然比什么都不懂的年轻人更得用,但是身世却未必会清白,谁也不知道他暗地里究竟属于哪个派系,为了防止被身边的人混淆视听,赵乾将身边的人都换成了知根知底家世清白的年轻人。提拔这样的人,一来可以感之以恩德,二来他们没有派系没有kao山,便于掌控。
这样的例子朝臣中还有不少,许多要职都是年轻的天子门生们占着,老臣们虽然多有不服,可是这些天子门生也没见犯什么错,除了礼仪上勉强可以挑些刺以外,其余竟然寻不着什么错处,时间久了,老臣们也不得不心服皇帝的手段,这批年轻人的确比从前那批老臣更有活力,办事效率更高。
赵坤笑道:“皇兄样样精明,唯独这感情的事却犯着糊涂,那罗子衿跟在皇兄身边六年了,难道皇兄就一点儿没看出来他对七妹的心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