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辩论(1/2)
从十一月初十确定册封典礼的举办时间,到来年正月十五举行典礼,也只比汪静岚与钱宝珠的婚礼多了几天时间,这对皇家正规的册封大典来说显得太过仓促了,但是无奈下一个吉日在明年年底,如果册封大典到那时才举行,时间拖得太久了,所以朝臣们一致赞成,就算再忙,也要把庆典抢在年初举行。
确定了日期后,便是决定聘礼的规模与数量了,皇家婚礼不比民间,量力而行就够了,皇家的婚礼讲的就是一个派头,当然,这派头是要建立在品级定制上的,比如说聘皇后如果需要黄金一万两,那么实际的聘礼就是在一万两之上酌情考虑,但是不得低于一万两。如果聘贵妃需要六千两黄金,那么实际的聘礼就是在六千两到一万两之间,不能低于六千两,那叫跌份儿,不能高于一万两,那叫逾越。
赵乾焦头烂额地坐在御座之上,听着朝臣们议论纷纷,这国库不充盈一直是他头疼的大事。其实也不算是不充盈,如果不用预留册封妃嫔以及皇后的费用,国库看起来就是相当充盈的,他这才深恨自己没在还是四皇子的时候娶一票女人在家养着,登基后只管按大小排品级,就算是补上册封大典,那个花费跟聘礼比也只却是九牛一毛。可是,不能退回到从前了,这些费用是将来会生的,避免不了了,要想办法压缩开支才是。
赵乾的话激起了朝臣们的一股讨论热潮,臣下们开始纷纷献策,有提议削减俸禄以示自己清廉的,有提议增加赋税的,有提议大臣们捐资的……其实朝臣们讨论经济,大多都显得很不专业,自古重文武轻商农,士大夫们以经商为耻,就算近年来这样的状况得到些改善,但是但凡能读得起书的人家,也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儿子去从商。
“回皇上,臣以为可以削减军费开支来充盈国库,自二十几年前的先皇时期开始,便再无战乱了,有不少役期的士兵直到年龄大了退伍回乡也没有打过一次仗,每年占总税收五成的经费都用来养了这批闲人,臣认为……”
汪必清不疾不徐地应道:“老夫可没说过要遣散军队,老夫只是建议皇上削减军费,老夫认为这军费大可以制定成两个等级,战时一个等级,不战时为另一个等级,这样一来,开支将会节省不少吧。”
汪必清点头道:“若是皇上令老夫削减文官的俸禄,那老夫自当以身作则,从老夫这里开始削减,至于威信嘛,在国家利益面前,也不是那么重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