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中学生最佳课外读物 > 68、长江源头究竟在哪

68、长江源头究竟在哪(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中学生科普知识图文百科 替身女友 中学生必读世界经典名著 灵魂国 超级鸟人 中外著名传说故事选 圣域轮回 中外名家随笔精选集 中老年朋友营养、健康配餐一本全 仙路飘摇

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河有头,江有源。那么长江这条闻名世界的大川,其源头究竟在哪里?为了找到长江的源头,数千年来,人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

早在战国时期,《尚书·禹贡》已经提到“岷山导扛”了。它的本意是说大禹治理长江,施工曾达岷山,但也包含着岷江是长江的源头的意思,即认为长江发源于岷山。由于《尚书·禹贡》在古代一直被列为儒家的经书,因而“岷山导江”之说影响久远。《山海经一中山经》中有“岷山,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的记述。

西汉武帝时通西南夷,在今云南、贵州和四川南部建立了一批郡县,人们对西南边疆地区的地理状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发现了绳水(今金沙江)和若水(今雅砻江)。当时人们已经知道金沙江远长于岷江,但是,尽管发现了比岷江更长的绳水,但关于长江的起源,仍沿袭旧说,以岷江为江源。因为他们认为(尚书·禹贡)是“圣人之典”,没有理由会出错。

唐贞观十四年,唐太宗为了加强了汉、藏民族问的往来。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由于入藏通道经过今天的通天河流域,因此,人们的认识范围已经扩展到金沙江上源了。

明朝末年,地理学家徐霞客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对云南山川进行实地考察后,著成了《江源考》(又名《溯江纪源》)-文,旗帜鲜明地主张把金沙江作为长江的正源。徐霞客在他的文章里论证道:“岷江经成都至叙(今宜宾)不及千里,金沙江经丽江、云南鸟蒙至叙,共二千余里”,他认为岷江汇入长江就像渭河流入黄河一样,岷江只是长江的一条支流而已,由此他提出了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江为首的著名论断。著名文人钱谦益评价徐霞客说:徐霞客论江源‘能补桑经、郦注及汉宋诸儒疏解《禹贡》所未及’,钱谦益的评价是相当公允的。不过,根据现有的记载表明,徐霞客最远只到了云南丽江的石鼓,再也未能溯江西上,因此离真正的江源还非常遥远,这还有待于后人去发现。

清朝康熙后期,为了编制精确的全国地图,曾多次派人探测青藏地区,包括江源在内。不过,康熙派出的使臣在到达江源地区时,面对密如鱼网的众多河流,毫无头绪,不知所以,只得望洋兴叹。他在奏章里写道:“江源如帚,分散甚阔”,就是说那里的河流多得就像扫帚一样,百支千条,数不胜数。让人分不清长江的源头究竟在哪。因此,在朝廷内府地图《皇舆全览图》上,只得含糊其辞的标示金沙江上源为“木鲁乌苏河”。可见,即便到了清朝,人们对江源地区河流的认识依然是非常肤浅的。

在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在大肆侵华的同时,长江这块宝地也成了他们的目标。不同国籍的所谓探险家们,曾多次踏上青藏高原。

沙皇*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1867~1885年的十八年间,曾五次率领武装“探险队”窜入我国新疆、青藏地区活动,其中两次到达通天河上游。1*2年,美国人洛克希尔更深入到现在青藏公路西侧的尕尔曲。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曾到达柴达木盆地的南缘昆仑山附近。他们虽然都已到达了江源地区,但都未能到达长江的源头。

晚清及*年间,涉及江源水系的著作很多,1946年初的《中圄地理概论》是一本有代表性的著作,书中写道:“长江亦名扬子江,源出青海巴颜喀拉山南麓……全长五千八百公里,为我国第一巨川。上游于青海境内有南、北两源,南源曰木鲁乌苏,北源曰楚玛尔”。既然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而长江又源出该山之南,于是便有“江河同源于一山,长江和黄河是姐妹河”之说。

当时,这一说法作为教条被写入中小学地理教科书,并且介绍五千八百公里长的长江为世界第四大河,因此谬传甚广,影晌极深,直到解放以后,这种观念仍然盛行于世。

新中国成立后,曾对长江之源进行了多次考察。1976年夏和1978年夏,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曾两次组织江源调查队,深入江源地区,进行了详尽的考察,结果表明:长江上源深入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这里有大大小小十几条河流,其中较大的有三条,即当曲、楚玛尔河和沱沱河。这三条河中,楚玛尔河水量最小,冬季常常干涸,因此它不可能成为长江之源;论流域面积和水量,以当曲为最大;但论长度,沱沱河比当曲还要长十八公里。因此,根据“河源惟远”的原则,学者们确定沱沱河为长江正源。考察结果显示,长江全长不止五千八百公里,而是六千三百公里,比美国的密西西比河还要长,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我真的不想当舔狗了 神鳞记:碧落黄泉之行 同穿:速通诸天从打爆大筒木开始 全职法师:召唤魅魔,锁情穆宁雪 人在箱庭,从落地成神开始 超级财阀,从差点失业开始 重生后再也不当破碎的他 文明试炼:从华夏永昌开始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霍格沃茨:别叫我制杖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