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激光能够击毁目标之谜(1/2)
激光技术*军事领域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这一军用技术的应用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用激光直接摧毁目标,如激光武器;第二类是用激光提高现代武器威力,创新军事装备,如激光测距、激光制导、激光雷达、激光通信等。激光作为军事武器,有很多其它普通武器无法比拟的优点。首先,它可以用光速传播,每秒30千米。任何武器都达不到这样高的速度。它一旦瞄准,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击中目标,用不着考虑提前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极小的面积上、在很短的时间里集中超过核武器100万倍的能量,还能很灵活地改变方向,不会形成任何放射性污染。
激光武器分为三类:(1)致盲型。如机载致盲武器,就属于这一类。(2)近距离战术型,主要用途是击落导弹和飞机。1978年美国进行的用激光打陶式反坦克导弹的试验,利用的就是这类武器。(3)远距离战略型。这一类的研制十分复杂,但一旦成功,使用价值也很巨大,它可以反卫星、反洲际弹道导弹,成为最高水平的防御武器。
激光是如何击毁目标的呢?科学家们推测有两个方面:一是穿孔,即高功率密度的激光束使靶材表面迅速熔化,进而汽化蒸发。汽化物质向外喷射,反冲力形成冲击波,在靶材上穿一个孔。所谓层裂,即靶材表面吸收激光能量后,原子被电离,形成等离子体“云”,“云”向外膨胀喷射形成应力波向深处扩散。应力波的反射使靶材被拉断,形成“层裂”破坏。另外,等离子体“云”还能辐射红外线、X光。破坏目标结构和电子元件。
激光武器作用的面积不大,但直击要害可造成目标的毁灭性破坏。这和势不可挡的核武器相比,完全是两种风格。
1975年,前苏联军队用陆基激光武器试验“反卫星”,眨眼之间使两颗美国飞抵西伯利亚上空监视苏联导弹发射井的侦察卫星失去了方向。这是有记载的首次试用成功的典范。
1976年,美军使用LTVP-7型坦克左激光炮防空,数秒之内即击毁两架有翼靶机和直升机靶机。
1977年夏,官方声称,美国一个高能激光器首次摧毁一个飞行中的导弹目标。
1982年秋,美国使用强激光成功地摧毁了“陶式”地对地中程导弹。
1985年8月6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在成功完成了大气上层边缘带电气体试验以及从高空对地面发射电子束试验后,结束了前后不到9天的太空飞行,返回地面。6月24日,美国航天飞机“发现”号结束为期7天的第五次太空飞行。飞行过程中,完成了激光反射试验第三项坚巨的任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