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百慕大魔鬼三角(2/2)
次声“杀人”之谜
1910年,一艘名叫“马尔波罗号”帆船在神秘失踪20年后在火地岛海岸被发现。奇怪的是,船员们像仍在航海一样,保持着各自的姿势,船上的一切都完好如初。经过科学家的反复调查,最终谜底揭晓:次生的声波是造成这桩惨案的“凶手”。
为什么次声波能置人于死地
次声波是一种每秒钟振动数很少,波长很长,传播距离远,穿透力很强的声波。其频率一般均在20兆赫以下。频率低于1赫的次声波,可以传到几千以至上万公里以外的地方。它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还能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
而由于人体内脏固有的振动频率和次生频率相近似(0.01~20赫)。当两者的振动频率相似或相同的时候,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产生头晕、烦躁、耳鸣、恶心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心脏及其它内脏剧烈抖动、狂跳,血管破裂,导致人体内脏受损而丧命。
次声波的应用
次声波极强的穿透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国际海难救助组织建立“次生定位站”,利用次声波监测海潮洋面。对失事的船只和飞机的方位进行快速测定,进行救助。另一方面,次生能够“杀人”的特性被应用于次生武器和次生炸弹的研制当中。未来的次生武器将由主动式次生武器和被动式次生武器所主导。如何合理利用次声波的特点为人类服务,应当是科学研究所朝向的方向。